近期“释永信”三个字高频出现在热搜榜单中,但这回与之挂钩的不是好事而是“带走调查”“涉嫌刑事犯罪”等字样。这些消息恍若一声平地惊雷,打破了少林寺往日的平静。
![]()
商业奇才与“700元月薪”的双面人生
从被带走调查到官方通报,少林寺已然变天。释永信的“罪”几已盖棺论定,但他兼具商业奇才与“700元月薪”的双面人生仍值得一提。
释永信踏入少林寺时年仅16岁,那时的少林寺可远没有今日之辉煌——不过一座破庙,几亩薄田与几个瘦弱和尚。没人会觉得这座稍显破败的大庙会有香火鼎盛的一天,更没人想到寺庙会成为一座隐形的商业帝国。而少林寺能有如此发展,与释永信是息息相关的。他接手少林寺后,迅速以商业手段重塑少林寺。
![]()
第一招就是“大IP运营”,将“少林”注册成商标,而后建设文化中心、组织武僧团巡演。从门可罗雀到摩肩接踵,释永信成功让少林寺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有数据显示,少林寺“出名”后,年接待游客420万人次,光门票就要卖到3.5个亿,再加上信众供奉与少说1个亿的收费禅修武术体验,收入只会更加可观。
这些钱成了原始资金积累,释永信的第二招就打出来了——资本跨界。释永信将资金投向其他产业,并在海外建设“少林村”(度假村)。寺院资产由此突破宗教边界,深度渗透文旅地产领域。
![]()
而这位商业帝国的掌舵者,却始终以“月薪700元”示人。释永信声称自己过得十分简朴,只拿每个月700的工资。释永信每年几个亿的商业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修缮与慈善”。至于那些豪车、名贵袈裟等都是信众捐赠。
但网友并不买他的账,早几年就有关于他的段子——“方丈的工资卡怕是有黑洞?”至于天价修缮费,也是网友抨击他的重点——什么东西年年都要花天价修缮?莫非都是纸糊的?但心里有鬼的释永信哪怕年年被骂,也不愿意将账目公开审计。
![]()
崩塌与真相:从举报风暴到刑事立案
释永信特别的一点在于,关于他的黑料层出不穷,一直都是争议缠身的状态。但除了这次,以往都是或辟谣,或就不见后文的。
比较出名的是10年前,弟子释延鲁实名举报其“私生女、双户口、侵占公款”。但当时调查组在调查后却称没有相关情况,直接给释永信辟谣。
这一结果与现在的情况放在一起,讽刺异常。有人说这就是释永信当年的高招,将少林寺的营收与登封市财政深度捆绑,形成“寺富城荣”的利益共同体,进而获得“官方”庇护。而现在被抓,是因为他试图将资产转移到海外。当然这一切还只是猜测,详细的情况通报并没有发出。
![]()
从7月26日事发,到27日少林寺官方发出情况通报(释永信涉嫌挪用侵占寺院资产、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再到28日被注销戒牒,29日少林寺新主持释印乐上任,30日中国佛教协会官网“领导机构”栏目更新(副会长释永信的信息被撤下),佛教界可谓反应迅速,可见释永信的罪行几乎是板上钉钉。
那么释永信会面临哪些惩罚呢?头一个就是被注销了戒牒——佛教界内部的“身份证”,这意味着佛教界已经给出了他们的最高惩戒——逐出僧团。至于法律上,虽然法律管不了他结婚生子的问题,但管得了他挪用侵占资产的问题。据《刑法》第271条,若侵占资金超1500万,刑期可能达10年以上至无期。
![]()
总之,释永信已经塌房,少林寺这场持续三十年的资本游戏终被按下暂停键。释永信的“落网”这不仅是个人贪欲的终结,更是中国宗教去商业化改革的转折点。当禅杖不再敲响资本的钟声,少林寺的晨钟暮鼓,能否重归清净?
参考文献:
[1]张钇璟.中国首位MBA学位方丈释永信和他的商业版图[N].时代周报,2025.7.28.
[2]杨琳.豪掷4.52亿拿地 少林寺进军房地产?[J].中国经济周刊,2022(07):86-8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