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红白事老规矩:为何不灵了?
从古至今,在我国民间红白喜事都是大事!而且这不仅仅是个人家的大事,甚至可能是整个村子的大事!
在过去不管是哪个村子,如果谁家的喜事办的好,村民都有面子,就连参与的人员也会感到很自豪的!
说到农村的红白喜事,规矩是真的不少!其中不同地方的习俗还不同!但是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在过去基本上村村都要遵守,这可是一条延续千年的老规矩!即“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到” ,这规矩饱含着深厚的人情味儿与乡土文化。
但如今,这条老规矩却在逐渐失去效力,变得也不灵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参与其中,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先来说说 “红事不请不到” 。过去农村里,像结婚、孩子周岁宴、过寿,乔迁、升学宴这类红喜事,主人家都要提前精心准备请帖,亲自送到亲朋好友家中。
![]()
这是一种郑重的邀请,也是对对方的尊重。被邀请的人收到请帖,就知道自己是主人家看重的宾客,自然会欣然赴约。
如果没有收到邀请就跑去参加,会被认为不懂礼数,甚至可能让主人家感到为难。
毕竟,红事的筹备细致,从宴席的桌数到菜品的准备,都是按照邀请人数来安排的。贸然上门,不仅会让主人家手忙脚乱,自己也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所以大家都明白,如果没有邀请的话,即便是同村人,知道他家办酒席,也是不会去的!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即便是被邀请了,好些人也不愿意去了!有的人不去,礼金却不少,这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再讲讲 “白事不请自到” 。当村里有人去世,不管平时交情如何,左邻右舍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主动前去帮忙。如果是被邀请去帮忙的,那就更不应该拒绝了,不然也太不近人情了!
![]()
毕竟是一个村子生活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心理不愿意也还是要给主家一个面子的!
这一方面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逝者为大,送最后一程是大家心中的共识;另一方面,也是邻里间互助精神的体现。
办丧事需要处理的事务繁多,从布置灵堂、接待吊唁者到安排出殡等,主人家沉浸在悲痛之中,根本无暇顾及所有事情,这时乡邻们的自发帮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 “不请自到” ,让生者感受到温暖,也让逝者走得体面。
然而现在,这条老规矩却不太灵了,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参与红白事。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是首要原因。如今,很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去城市打拼,996甚至007的工作模式让他们疲惫不堪。
请假回老家来参加红白事这也不太现实,不仅要扣工资,还可能耽误工作进度,影响职业发展。而且,往返农村路途奔波,时间成本太高,实在难以抽出精力。
价值观和社交观念的转变也不可忽视。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他们更倾向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处,社交圈子也更多元化。
传统的亲戚关系对他们的束缚变小,在他们看来,一些红白事上的人情往来过于繁琐,甚至有些形式主义。
像有的亲戚,一年到头都没什么联系,却因为红白事突然联络,让年轻人觉得很是尴尬。去还是不去,都很纠结!
![]()
另外,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也导致亲戚关系逐渐淡化。很多年轻人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外,与老家的亲戚接触甚少,彼此之间感情淡薄。
比如一些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亲戚,长大后对这些亲戚更是没有什么亲近感。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去参加亲戚的红白事,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毕竟时代不同了,以前村民都是围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转,好多人一辈子没有离开村子,村里谁家有事,招呼一声就去了!
可是现在大家都在外面打拼,为生活奔波,生活的压力也大,也就无暇顾及农村的红白喜事了!
像我们这里,现在白喜事可能抬轿的轿夫都难凑齐了,好多人都在外面,有事也赶不回来,幸好现在有了“红白喜事一条龙服务”的团队了,一切交给他们轻松搞定,还不用欠人家的人情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