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这几天炸了锅。懂车帝拉上央视新闻搞了个36款车的智能驾驶大测评,结果特斯拉拿了第一,华为系车型表现一般,网上瞬间吵翻天。为啥一个测评能掀起这么大浪?今儿咱就掰扯掰扯。
![]()
一、车企老板都坐不住了
阿维塔总裁陈卓最近公开回应了这事。话说的挺体面:“排名重要,但也不绝对重要,用户安全才最关键”,可话里话外还是透着一股子“这结果跟咱预期有差距”的味儿。
测试结果确实有点意思:36款车没一个能全过关,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拿了个头两名,华为系的问界M9、M7,还有小米SU7这些国产热门车反而表现平平。这和大家日常用车的感受差得有点远——平时大伙儿都觉得华为的智驾挺好使的。
二、网友扒出的“猫腻”
眼尖的网友直接把测试视频一帧帧扒拉,还真找出不少问题:
距离差太多:测“消失的前车”这个项目时,特斯拉测试距离是120米,问界M8却只有75米。这距离差了一截,难度能一样吗?
方向盘疑云:问界M8测试时,眼看系统准备自动变道了,驾驶员突然动了下方向盘,结果系统退出直接撞了。懂车帝说是AEB触发导致功能受限,可视频看着就是人为干预。
标准变来变去:同样测高速消失的前车,不同车跟车距离差别特别大。懂车帝说是“根据系统设定”,可这变量控制得也太随意了。
三、黑历史被扒了个底朝天
懂车帝的测评争议也不是头一回了:
2023年冬测翻车:余承东直接开炮说是“坑人的测试”,长城、吉利集体质疑测试不科学。测试中频繁开车窗、长时间怠速,根本不像真实用车场景。
2021年碰撞风波:比亚迪汉EV被撞后自燃,比亚迪直接指出操作不规范。
甲醛超标争议:理想汽车曾公开质疑懂车帝测出的甲醛结果不准。
每次争议都绕不开三个字:标准不透明。
四、央视都赶紧“撇清关系”
最耐人寻味的是央视的操作:本来挂着“联合出品”名头,争议一起,赶紧把“联合”俩字撤了,相关视频全下架。网友调侃:懂车帝这是把央视也坑进去了啊!
更有人爆料:所谓“央视联合”其实是和央视新闻客户端的商业合作,说白了就是花钱买背书。这波操作让车企有苦说不出——敢质疑懂车帝,但谁敢质疑央视?
五、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业内早就议论纷纷:懂车帝被曝通过“金轮计划”收车企的钱,转头又给人家做测评,这不是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吗? 虽然官方一直否认,可网传的“1600万、1000万合作档位”截图传得满天飞。
六、撞车秀,还是科普秀?
懂车帝自称做的是“科普”,可结尾小字却写着“本次为媒体测试,非国家认证排名”——这行字小得生怕人看见。结果很多老百姓真以为这是官方认证。
业内专家说得明白:智能驾驶测试是个高门槛技术活,需要交通工程、控制理论这些专业知识打底。而懂车帝搞的这场“撞车秀”,说白了就是流量密码。有车评人直言:“不撞就没人看,懂车帝太懂这套了”。
七、消费者要的其实很简单
说到底,大家质疑的不是测试本身,而是:
标准透不透明?(为什么特斯拉能站120米,问界只能75米?)
利益关系清不清白?(收钱做测评还能中立吗?)
到底为流量还是为真相?(撞得越惨流量越高?)
老百姓就想买个靠谱车,需要的是实打实的参考信息,不是博眼球的撞车表演。
这场风波背后,其实是中国汽车行业的老问题:缺少一套大家都认的测评标准。现在的情况是,车企自说自话,平台各自为战,消费者看得云里雾里。
懂车帝这次翻车,倒逼出一个共识:行业急需建立统一的“高考标准”。否则测评乱象只会让消费者越来越迷茫,最终伤害的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信誉。
下次再看到惊悚的“撞车测评”,咱普通老百姓不妨多问一句:这撞的到底是车,还是行业的良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