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蒙文通:上古三大民族

0
分享至



一、江汉民族。《祭典》曰:“共工氏之霸九有也。”郑玄曰:“无录而王谓之霸,在太昊、炎帝之间。”刘向曰:“伏羲氏木德,共工承之以水,居木、火之间,霸而不王。”而《管子》曰:“共工之王。”则共工固尝王天下也。特以其行水德于木火之间,非其序也。故谓之霸,此羲、农间之共工也。《国语·周语》:“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韦昭曰:“共工氏伯者名戏,共工氏裔子句龙,佐黄帝为土官。”则黄帝时共工氏之子仕于位也。《文子》曰:“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史记·律书》:“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文颖曰:“共工主水官,少昊氏衰,秉政作虐,故颛顼伐之。”《淮南子·原道训》亦说:“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是共工为少昊水官,而颛顼诛之。《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贾逵曰:“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楚世家》曰:“共工氏作乱,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庚寅日诛重黎。”是颛顼、帝喾之间,共工氏又为乱,而高辛氏又诛之。《周书·史记解》:“昔有共工自贤,唐伐之,共工以亡。”《韩非·外储说》:“尧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此尧之伐共工。《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荀子·议兵篇》:“禹伐共工。”此舜、禹间之共工。高诱说:“共工伯于虙牺、神农之间,其后子孙任智刑以强,与黄帝之孙颛顼争位。”则共工固世为诸侯之强。自伏羲以来,下至伯禹,常为中国患,而共工固姜姓炎帝之裔也。

《蜀王本纪》:“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贾逵以“有穷历唐尧及夏,并以羿为号”,则累世共号,古固常有。自黄帝以迄于夏后,姬姓世有天下。《五帝本纪》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岂姜姓常叛不服,屡起而与姬姓争为帝耶?惟世远文湮,其详颇不可稽也。《说文》说:“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则女娲后之共工,岂当时尚未有姜姓耶?郑驳《五经异义》云:“炎帝姜姓,太昊所赐也。”《周语》说:“禹治水土,共工之从孙,四岳佐之,克厌帝心,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氏曰有夏。祚四岳国,赐姓曰姜,氏曰有吕。”或又以为周所赐吕尚姓,是姜之得姓,其说纷歧。远则太昊,近则周世,原无定说。共工霸于前,神农王于后,而炎帝继之。一姓而先后迭兴,以有天下。其族则同,其强可知。其得姓确起于何时,盖亦久而难明矣。《左传·文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贾逵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任缙云氏之官也。”郑玄云:“三苗为饕餮。”马融曰:“三苗,国名也,缙云氏之后为诸侯,盖饕餮也。”韦昭曰:“三苗,炎帝之后,诸侯共工也”(此为《国语》注文,今本《国语》注无共工二字,此从《吕刑正义》引补)。则三苗亦姜姓而炎帝之裔。《后汉书·西羌传》固言:“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此盖窜三苗于三危之余孽耳。《春秋》有姜氏之戎亦然。韦昭曰:“三苗,九黎之后,高辛氏衰,三苗为乱。”郑玄云:“苗民谓九黎之裔也。九黎之君,于少昊氏衰,而弃善道。上效蚩尤重刑,必变九黎言苗民者,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为三国;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德,尧兴又诛之;尧末又在朝,舜臣尧又窜之;后禹摄位,又在洞庭逆命,禹又诛之。”是在前者为九黎,高辛而后乃曰三苗,固一族而炎帝之胤也。

高诱曰:“蚩尤,九黎君名。”韦昭曰:“九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伪孔、马融说并同,郑玄曰:“蚩尤霸天下,黄帝所伐者。”《史记》说:“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既曰神农氏弗能征,又曰炎帝欲侵陵诸侯,马迁殆亦疑炎、农非一人,疑以传疑,史迁并述之而莫能决也。《路史》则直以蚩尤为炎帝。而应劭曰:“蚩尤古天子。”郑玄曰:“蚩尤伯天下。”则蚩尤亦伯于轩辕之时,故曰蚩尤古天子,或又尝袭炎帝之号,比于共工氏之霸也。《文子》曰:“赤帝为火灾。”《淮南子·兵略训》说:“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史记·律书》说:“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五帝本纪》: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是火灾者蚩尤之所为,知蚩尤即炎帝也。《新书》言:“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古称蚩尤兄弟八十一人,或云七十二人,亦云蚩尤大夫七十二人。宋衷曰:“蚩尤,神农臣也。”《管子》曰:“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又曰:“蚩尤为黄帝作五兵。”《越绝书》:“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马融曰:“蚩尤,少昊之末,九黎之君。”《诗谶》说:“蚩尤败,然后尧受命。”盖蚩尤之众,实繁有徒,有臣事神农者,有逐赤帝于涿鹿者,有黄帝杀之于中冀者,有为黄帝作五兵者,有佐少昊而主金者,有少昊之末而乱德者。《三朝记》又言:“蚩尤,庶人之贪者。”盖其族非一人,其传非一世,其间杰出之雄,乃宇少昊而霸中国,蚩尤既九黎之君,则亦姜姓之王天下者,又尝袭赤帝之号者也。《路史》固言蚩尤姜姓,其引《阴经》、《遁甲》,亦说蚩尤为炎帝之后也。《命历序》:“炎帝号曰大庭氏。”皇侃、熊安生,又以伊耆氏即神农。《吕览·用民》称:“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高诱曰:“夙沙,大庭之末世也。”《吕览·古乐篇》高诱注:“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贾逵、韦昭并云:“烈山氏,炎帝号。”郑玄曰:“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庄子》书有赫胥氏,注者谓即炎帝,祝融亦为炎帝,服虔以大庭氏为即葛天氏(见《路史》),则神农、炎帝、大庭、葛天、夙沙、朱襄、共工、蚩尤、九黎、三苗、伊耆、厉山、赫胥、祝融,皆一族也。《庄子·胠箧》称:昔者容成农之前。则数家亦尝王于太古。高诱注《淮南·道应训》则云:“伏羲、神农之间,有共工、宿沙霸天下者。”是宿沙亦尝霸于昔时,则一族之强盛略可睹矣。

《史记·五帝本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淮南·修务训》注云:“三苗之国在彭蠡。”《韩诗外传》三、《说苑·君道》并云:“三苗氏,衡山在其南,岐山在其北,左洞庭之陂,右彭蠡之川,由此其险也,以其不服。”《帝王世纪》曰:“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吕氏春秋》曰:“尧战于丹水之浦服南蛮。”《六韬》言:“尧与有苗战于丹水之浦。”盖此族世处南服,炎帝起于厉山。《后汉书·郡国志》注引盛宏之《荆州记》:“随县地有厉乡村,重山一穴,相传云是神农所生穴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曰神农生于厉乡,所谓烈山氏。”则神农固起江汉之间,北上而有天下,都于陈,又徙鲁。《周书·尝麦解》云:“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司百工。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名之曰绝辔之野。”盖炎帝既由陈而徙鲁,及其衰也,蚩尤侵之。《归藏》言:“蚩尤出自洋水,登九淖,以伐空桑。”本师左庵言:“洋水即汉水上游漾水也。”则神农起自荆州,蚩尤更后至,来自梁州者也。蚩尤为暴,伐空桑,炎帝则以少昊之墟畀之,乃蚩尤逐炎帝于涿鹿。群书皆言黄帝杀蚩尤,《帝王世纪》则言:“炎帝戮蚩尤于中冀。”盖蚩尤强暴,炎黄联兵仅乃克之,此族兴于中国之西部,北上而入中部,遂有天下,又徙东入鲁,最后乃转入北部。曰九隅无遗,则蚩尤固奄有九有也。黄帝兴于熊耳,自别为西北民族,盖最后始兴,而能战胜西南共工炎帝之族,渐次南下,以征服神州大陆者也。

《文子》曰:“共工为水害,故颛顼灭之。”《史记·律书》:“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文颖曰:“共工,水官也,少昊氏衰,秉政作虐。”是共工之为中国害,常用决水政策。《淮南·本经训》:“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南方之民习于水,多稻田,北方之民多麦田,不习于水,故炎族北侵,必决水以苦之,此所谓振滔洪水为水害也。《竹书纪年》:“帝尧十九年命共工治河。”文颖说:“共工,水官。”是共工固长于理水,黄族而强,则共工为之治水,黄族而弱,则共工决水以侵之。《周语》太子晋曰:“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昔共工氏弃此道也,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知共工之害天下,与鲧堙洪水同也。高诱《淮南·原道训》注云:“共工氏以水行霸于伏羲、神农间者也。”《管子·揆度篇》曰:“共工氏之王,水处十之七,陆处十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是共工之决水政策得逞,俾水七陆三,以隘制黄族,则以王以霸,共工之力不竞,则黄族之水害平而共工诛。其支庶或且入官黄族之朝而代之治水,故伯禹治水而四岳佐之,此其明验也。《祭法》曰:“共工氏之霸九有也,有子曰句龙,为后土,能平九土。”此奠高山大川之效也。《淮南·原道训》曰:“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炎族北侵,利在变麦田为稻田,少昊之墟,沟渠交灌,易于决荡,以水驱敌,故炎族北侵,必自穷桑,鲁有大庭氏之库,是最古炎族北侵,亦在少昊之墟,变麦田为稻田,则黄族去而炎族至也。及禹平水土,尽力沟洫。《夏本纪》说:“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自是北人亦习于水田,而洪水之害永息也。

《周语》曰:“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是鲧之治水,法于共工。《书》曰:“鲧堙洪水。”《礼》曰:“鲧障洪水而殛死。”曰障曰堙,此其遗法,盖颇为堤防,以资灌溉。其后共工之从孙佐禹治水。《淮南·本经训》说:“舜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瀍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孟子》书称:“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则禹一反鲧之旧法,曰决曰疏,俾水由地中行。《虞书》曰:“浚畎[][]。”《论语》曰:“尽力沟洫。”明治水自决江疏河外,犹有沟洫农田之事,《书》传言:“沟渎壅遏,水为民害,田广不垦,则责之司空。”而伯禹治水实作司空,则治水为有农田之事可证,盖亦共工氏之所为也。《荀子·成相篇》言:“禹有功,抑下鸿,避除民害,逐共工。”是禹举一共工,逐一共工也。于是鸿水漏,九州干,而沧海立变为桑田,障之堙之,则桑田立变为沧海,悉由治水之人,举措间耳。由炎族黄族水事陆事之观察不同,而利害遂全相反也。《文子》:“赤帝为火灾。”盖即烈山泽而焚事。《淮南子·览冥》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帝王世纪》言:“女娲氏末,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伯而不王。”共工之伯九有,既在女娲之世,则所谓火爁炎、水浩洋者。其即共工氏之振洪水、烈山泽事耶。《吕氏春秋·荡兵篇》说:“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也,共工氏故次作难矣,五帝故相与争也。”此足证上古利用水火以为战,黄、炎、共工皆用之。自女娲以迄虞夏,所谓平水害、定火灾者皆战伐之事也。然女娲所平者仅冀州一区,而共工则奄有九有,则女娲之承伏羲,仅保冀州耳。既曰共工俶乱天常,窃保冀方,则冀州一隅,共工氏亦尝窃有之,非女娲之所能全有,至黄帝命应龙攻蚩尤于冀州之野,杀蚩尤于中冀,岂炎族北侵,先后皆仅达于九河而止。盖冀州以过,决水非易,故他族得保其地也。《楚辞》曰:“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王逸曰:“康回,共工氏之名。”《淮南子·原道》:“昔共工氏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颛顼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汲冢琐语》子产曰:“昔共工之卿曰浮游,既败于颛顼,自沉淮渊。”此触不周之山,盖堕高事,东南故多水,盖振滔洪水于北方,遂若地之倾于东南,潜于渊者,是其君臣泅泳而去,是洪水为人患,非天灾,共工之乱息而洪水止也。

二、河洛民族。《五帝本纪》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此明黄帝以下,自另一族,黄帝号有熊氏。皇甫谧言:“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也。”盖起于河、洛之间,是西北民族也。而《史记》言:“黄帝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则西北为游猎民族,为行国也。共工能平治水土,神农教稼穑。九黎,群书或作犁,九犁、三苗,盖意均谓农稼,则西南民族为农稼民族,为居国。《帝王世纪》言:“黄帝扰驯猛兽,与神农战于阪泉之野。”《史记》说:“教熊、罴、貔、貅、貙、虎。”是亦游牧民族所能之事。此两大民族,一游猎,为行国,一耕稼,为居国,累世争战,实占中国上古民族之主要部分。依《庄子》、《六韬》所称,则大庭、轩辕、共工,已迭王于无怀、伏羲之前,自伏羲以来,姜氏之族又尝为患于南方,共工、神农、炎帝、蚩尤,且北上而奄有天下。今以研究便利之故,姑名此族为炎族。黄帝既败炎帝,杀蚩尤,君临北方,历五帝三代,渐奄有南土,此姬氏之族,姑名为黄族。盖《周语》尝曰:“炎黄之后也。”群书炎帝赤帝互称,殆炎之篆文为[ ],赤之篆文为[ ],形近义通,则名炎族曰赤族亦可。盖西南民族,面色赤铜,故曰赤。西北民族面黄,故曰黄。今暂以黄族之名,代表北方游猎民族。赤族之名,代表南方农稼民族耳。曰六十四姓,曰七十二姓,曰百三十三姓,中国部落时代,民族实繁,其势力相敌,对抗形势显著者。惟此二族,兹特就可考者言之耳。

曰:遂人教民熟食,始王天下者。曰:作网罟以田以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庖牺。自遂人始王,迄于伏羲,其疆域四至,群书无征,岂以游猎民族,迁徙不常,无疆域之可言耶?《春秋命历序》言:“神农始立地形,甄度四海远近,山川林薮所至,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二万里。”古之尺度无征,要不免于夸诞,然立国的有封疆,要始神农,则可考也。《淮南子·主术训》:“昔者神农氏之治天下也。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殆至神农,封域始可得而言,则其先殆皆行国,至炎族而始建居国也。共工振滔洪水,则以薄空桑。《淮南子》:“神农自陈徙鲁。”《帝王世纪》言:“榆罔居空桑,故《归藏·启筮》言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炎族北侵,必走空桑。蚩尤伐空桑,赤帝则使宇于少昊,即以少昊之虚界之。蚩尤又逐帝争于涿鹿之阿,则黄族之地日蹙,蚩尤与赤帝内讧不已,遂为黄帝所乘,炎帝遂失天下,其一部缙云、蚩尤之属,遂服臣黄帝。《史记》言:“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荆州记》:“顺阳,益阳县东北有熊耳山,东西各一峰,如熊耳状,因以为名,齐桓公、太史公并登之,或云弘农,非也。”《括地志》云:“熊耳山在商州洛县,齐桓公登之以望江汉也,湘山在岳州巴陵县。”则熊湘、江汉之南,犹为炎族割据。

《新语》言:“炎帝、黄帝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此其分有中国之证。若《史记》言:“黄帝合符釜山。”更以见黄帝之徒足帅北方诸侯而已。《孙子·行军篇》云:“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蒋子《万机论》云:“黄帝初立,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警,介胄不释,黄帝叹曰:‘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抗衡,递震于师,何以哉。’乃正四军,遂即营垒以灭四帝而有天下。”明黄帝初兴,四围皆有外族逼处,立国其如此之辛勤也。《帝王世纪》言:“黄帝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然黄帝力之战经营之结果,亦仅足蹙炎族势力于江汉以南而已。蚩尤与炎帝内讧,黄帝乃得乘,炎黄联军,始能克蚩尤,又进而克炎帝,又进而至穷桑,始登帝位,复五十二战而天下乃服,犹仅南至江汉耳,则炎族之强又可见也。

黄族自黄帝而后,要以颛顼最为杰出。郑玄曰:“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为三国。”盖炎族自是遂不可复振也。《楚世家》言:“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此亦以炎族制炎族之法,亦与黄帝之乘炎族内讧而兴,其事无异。盖一举而共工、重黎并削弱也。伯禹治水,共工从孙四岳佐之。《荀子·成相》言:“禹有功,抑下鸿,避除民害逐共工。”是禹亦擢一共工,而逐一共工也。黄帝南侵,仅及江汉,而颛顼更并江汉以南,以尽于海。《五帝本纪》说:“颛顼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则疆宇始可比隆于炎帝也。《通典》曰:“若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创制九州,统领万国。”《帝王世纪》亦以建万国,制九州,为颛顼事,则建设力之强也。殆奄有南服后,制炎族之一大设施,而开中国建九州之始者也。

《左传·昭十七年传》郯子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炎帝氏以火纪,共工氏以水纪,太昊氏以龙纪,少昊纪于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亦足见古之设官命名,多荒陋,听于神,而颛顼切于实事,听于民,则可以为治理也。《昭二十九年传》蔡墨曰:“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后土为社,稷为田正。”《文七年传》:“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谓此五官与田正也。《汉书·百官公卿表》说:“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应劭注:“颛顼不能纪远,始以职事命官也。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是颛顼纪于近而命以民事,即此六府是也。服虔说:“少昊之前,天子之号,象其德,百官之号,象其征。颛顼以来天子之号,因其地,百官之号,因其事。”应氏、服氏,皆义符班固。《夏书》:“六府孔修。”则历虞、夏尚循六府之政,而师颛顼之制也。孔疏及近儒黄以周亦并谓五官是颛顼之官,《帝王世纪》以五行之官,属之帝俈,非也。《楚语》曰:“少昊之衰,九黎乱德,民神糅杂,不可方物。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重黎六府,果创自颛顼,而颛顼之脱离神道,纪于民事,乃正以绝炎族也。《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于降格。”郑义以皇帝为颛顼也。则谓炎族衰于颛顼,亦无不可,下迄唐虞,炎族支庶益多,或叛或服。许慎说:“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则缙云、共工,已仕于黄帝、帝俈之朝。韦昭说:“共工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帅诸侯,助禹治水。”是至太岳佐夏,命以侯伯,而南人遂不复反也。

凡六经百家皆美称尧、舜禅让,而高辛、高阳之受国若何,则无确说。《白虎通义》言:“五帝无有天下之号何,五帝德大能禅,以民为子,成于天下,无为立号也。或曰帝俈有天下号曰高辛,颛顼有天下号曰高阳,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班氏之并存二说曰禅,曰非禅,莫可决也。而《吕氏春秋》曰:“五帝固相与争也。”苟五帝亦禅让得之,则又何独尧、舜为可称,若以征诛得之,则五帝圣人,岂能涂炭苍生以攘大位。夫既曰:“少昊氏衰,九黎乱德,颛顼代昊诛九黎。”(郑玄说)“颛顼氏衰,共工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贾逵说)“高辛氏衰,三苗又为乱,尧诛之。”(韦昭说)夫既曰某某氏衰,则其为后嗣末世可知也,则《命历序》说:“炎帝号大庭氏,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黄帝一曰轩辕,传十世,一千五百二十岁。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则穹桑氏,传八世,五百岁。次曰颛顼,则高阳氏,传九世,三百五十岁。次是帝喾,即高辛氏,传十世,四百岁。”至五帝各传数十世,或数百千年,与三代代兴,其事无异,盖每际黄族中微,而炎族又起而乘之,更互而王。《周语》称:“王无亦鉴于苗黎之王。”则颛顼以来,九黎三苗,固称王也。五帝之有天下,其皆诛绝炎族以得之耶。自伏羲以来,有共工之王,宿沙之霸,至神农而王,至炎帝而王,蚩尤又霸。轩辕之前则如此,轩辕之后复如彼,则二族迭雄,略可见也。诸书皆言共工之霸,管子独以王言之,谯周以炎、农为二人,亦取证于《管子》。《纬书》独有五帝各数百年之说,郑玄、谯周采用之。《纬书》,齐学也;管子,齐人也。将炎族所传独与黄族异耶。《史记》曰:“于是秦策出焉。”《风俗通》曰:“秦谶出焉。”《史记·鸟赋》言:“策言其度。”《汉书》作:“谶言其度。”则谶书即古之策书,所谓名在诸侯之策,是诚旧史,其说要可信也。

共工、三苗、伯鲧三人为一朋以抗舜,舜诛四凶野死苍梧,则伯禹与三苗之故耶。伯禹治水而共工从孙四岳佐之,长帅诸侯,佐禹治水,命以侯伯。盖炎、黄二族,以是之故,和乐日臻。自禹之后,共工、黎、苗,无复争乱,禹合诸侯于涂山,又合于会稽,皆深入江淮以南。《吴越春秋》:“禹巡天下,登茅山以朝鲜臣,乃大会计,更名茅山为会稽山,亦曰苗山。”盖即苗族之巢穴也。于是姜姓而国于北,姬姓而国于南,不可胜计,炎、黄二族,遂渐混为一家。《虞书》曰“窜三苗于三危”,又曰“分北三苗”,见苗民之携贰也。《夏书》曰:“三危既宅,三苗丕叙。”见苗民之融洽也。是尤炎、黄二族,至夏遂和辑之验,自炎黄以迄唐虞,始则南北二族,文化各殊,及接触既久,渐以孕育新文化,及于伯禹,遂大成熟,而灿然有辉。风、姜、姬氏融和为一,统曰诸夏,以别于四夷未进化之族。穷桑、胥沙、共工、轩辕,民族之名,皆晦而莫见,合诸小民族为一大民族。即以伯禹朝代之名,为此种民族之名,以别于四围蛮野之民族。此固华夏之名所由起耶。三、海岱民族。郑玄注《通卦验》云:“遂人,风姓也。”而伏羲、女娲亦风姓,盖炎黄二帝之前,王中国,风姓为独多耶。《左氏·僖二十一年传》:“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太昊之胤,胥国于济兖之间,知风姓诚东方之民族也。《命历序》言:“自开辟至获麟分为十纪,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又曰人皇九头,提羽盖,乘云车,出旸谷,分九河。”《易纬》注:“遂人谓人皇。”而旸谷九河,并东方地,是遂人九头之出于东方可证也。又云:“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皇伯登出榑桑日之阳,驾六蜚龙,次民氏没,辰放氏作,渠头四乳,驾六蜚麟,出地郣,治二百五十岁。”宋均注:“辰放,皇氏屈之名也。”则次民为皇伯登之名也。又曰:“昔辰放治世,离光次之,号曰皇覃,锐头日角,驾六凤凰,出地衡,在位三百五十岁。黄神氏,或曰黄袜,黄头大腹,号曰皇次,驾六蜚麋,三百四十岁。神氏次之,号曰皇神,出长淮,驾六蜚羊,政三百岁,五叶千五百岁。”文多脱落,不可具知。要此盖五龙纪之五皇也。皇伯登出榑桑日之阳,皇次屈出地郣,《说文》,郣海地。皇神出长淮,是五龙之世,亦立国海渤江淮之间,而往来于榑桑者也。九头五龙胥往来于旸谷榑桑。而散布于渤于淮,谅亦沿海岸线而蕃殖者。《遁甲开山记》说:“石楼山在瑯琊,昔有巢氏治此山南。”明遂古之王者,多在东方沿海一带。故《易》曰:“帝出乎震。”正以此也。《史记》云:“泰帝兴,神鼎一。”师古曰:“泰帝即太昊伏羲氏。”《史记》又云:“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正义》以“太帝即太昊伏羲氏”。《庄子》曰:“有虞氏不及泰氏。”是亦指太昊言也。古又谓之苍帝,今姑名此海岱民族为泰族,亦犹江淮民族以炎帝而姑名为炎族,河洛民族以黄帝而姑名为黄族也。

郑玄注《易纬通卦验》云:“遂人谓人皇。”《路史》注引《春秋纬》云:“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长天下。”明人皇即遂人,而始王天下者。自《春秋命历序》以下皆言“天皇十二头,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地皇十一头,兴于熊耳龙门山,人皇九头,出旸谷,分九河”。《春秋繁露》言:“三皇抵车出谷口。”是又不独人皇为出谷口,而天皇地皇亦出旸谷而西徙,则天皇治乎西鄙,地皇长于中都,人皇帅于东部,风姓之族先于炎黄二族居于中国,当即为中国旧来土著之民。自东而西,九州之土,皆其所长。及其后世,炎族起于西南,黄族起于西北,而风姓之国,夷灭殆尽。逮于春秋,惟任、宿、须句、颛臾四国而已,而海岱之间,实为其根据地。故伏羲陵在山阳,女娲陵在任城,方其盛时,势力西渐,熊耳、昆仑皆入版籍,故曰被迹在柱州。《含神雾》说:“遂人之世有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郑玄云:“雷夏,兖州泽。”《水经注》:“雷泽在成阳故城西北十余里,昔华胥履大人迹处”(《帝王世纪》以下误成阳为成纪,故或言在汉阳,在陇西,误矣)。而伏羲都陈,亦泰族西渐之迹,离光氏出地衡,岂亦泰族南侵及于湘沅之证,及其衰微,惟退保有济而已。炎黄二族之民,于文化各有造制,淳于俊说:“伏羲因遂皇之图以制卦。”则遂人以来亦有创述,夫创作者本非一人一时之所能大就,而言古史者均以创作之功归之羲、农、黄帝三人者,殆以三人者于族中最为杰出。泰族之所创作,悉以归之伏羲;炎族之所创作,悉以归之神农;黄族之所创述,悉以归之黄帝耳。

《五经通义》言:“王者受命易姓,报功告成,必于岱宗。”《白虎通义》言:“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河,教告之义也。”岂以少昊之墟,为遂古得失天下之决战地,故占有鲁地者即为易姓之王,必刻石纪功于泰山耶。《魏书》言:“乌丸之俗,以死者神灵归乎赤山,如中国人以死者之魂神归泰山也。”泰山为死者魂神所归,盖亦少昊之墟,为古代群雄决战地之明证。盖海岱之间,为泰族之根据地,而群雄角逐之场,据有泰山者即有天下,行封禅以明得意耳。况复炎族北侵,必经穷(空)桑,三族接触于此最繁。地虽偏于海隅,而实为政治战争中心也。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蚩尤又伐空桑,神农自陈徙鲁,鲁有大庭氏之库,是在昔为大庭之都,有巢氏治石楼山在瑯琊,皆足见东方固政治战争之中心,为上世我先民之所聚处,河洛之繁荣乃在后,远不足与侔也。夫旸谷扶桑,固九夷之居,即徐土淮,亦东夷地。而此谓泰族实往来海上,游居于斯者。《五帝本纪》言:“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邱,就时负夏。”此皆泰族走集之地,悉在海岱、河济之间。而《韩非子·说难一》谓:“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则河济之间,尚为东夷地,而况扶桑嵎夷之际。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则凡舜所耕稼陶渔,皆东夷地,舜且东夷之人也。《史记》:“吕尚者,东海上人。”《国策》言:“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而《吕氏春秋》言:“太公望,东夷之士也。”亦北至棘津,西至朝歌,皆东夷之地。则泰族与东夷之关系,可以明也。《左氏·昭四年传》:“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注者谓均是东夷国,而仍即风姓之任国,则泰族与东夷同支,进化或为先耳。而东夷则仍保其椎朴,是负夏、河滨、雷泽亦东夷之居。扶桑、旸谷、嵎夷亦泰族往来之地,泰族、九夷,要之盖一族也。范蔚宗说:“东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昔尧命羲仲,宅是嵎夷,曰旸谷,盖日之所出也。赞曰:宅是嵎夷,曰乃旸谷。巢山潜海,厥区九族。”皇侃说:“九夷:玄菟、乐浪、高丽、满饰、凫臾、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范说别其种,皇说别其地。皇亦据《后汉书》以海东为九夷,《前汉志》说:“孔子悼道不行,设桴于海,欲居九夷。”是亦以海东为九夷,皮鹿门以《尧典》之“宅嵎夷”。《史记》作“郁夷”,《毛诗》之周道倭迟,《汉书》作“郁夷”,则“嵎夷、郁夷、倭夷”一也。而三岛三韩,皆我先民游处之地,此《尔雅》所谓东至于泰远者也。是北自嵎夷,经齐之海嵎,而南至封嵎之山,莫非泰族同支聚处之地,后遂沦陷不属于我也。《说文》以嵎夷在辽西。岂以后日益西徙,乃举东方地而委之?遂以辽西为嵎夷耶。《尚书》:“宅嵎夷曰旸谷。”而遂皇出旸谷分九河,嵎夷在辽西,九河在兖州,则旸谷可求也。盖即幼海之滨者近是。而《海外东经》、《大荒东经》并云:“汤谷上有扶桑。”则扶桑又当于汤谷上求之,则三韩正是扶桑之地。《南史·东夷传》慧深云:“扶桑国贵人第一者为对卢,第二者为小对卢。”《三国志》说:“高丽其官有对卢。”(《旧唐书》“高丽其官大者号大对卢”)慧深说:“扶桑之俗,其婚姻则婿住女家门外作屋,相说乃成婚。”而《三国志》言:“高丽其俗作婚姻,女家作小屋于大屋后,名婿屋。”斯足验高丽之事,同于扶桑,则高丽亦扶桑也。西人希勒格证扶桑即今之桦太,是三韩迤东,皆古所谓扶桑也。《说文》言:“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扶桑叒木也。”则汤谷更在扶桑之东,则汤谷扶桑,括地最广,皆昔为九夷之居,而我先民同支所游处也。《后汉书·东夷传》:“高驹丽,其国东有穴,号曰燧神,以十月迎而祭之。”将即出自汤谷扶桑之人皇遂人耳。《左氏·昭十七年传》:“宋,大辰之虚也。陈,太昊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卫,颛顼之虚也。”中国王者,古无大辰,而《三国志·东夷传》谓:“辰韩,古之辰国也。”《后汉书》以“三韩七十八国,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辰之号沿自古昔,与宋为大辰,傥有关耶。

《帝王世纪》言:“少昊氏自穷(空)桑登帝位,后徙曲阜,于周为鲁,穷(空)桑在鲁北,或云穷(空)桑即曲阜也。黄帝自穷(空)桑登帝位,后徙曲阜。”干宝言:“征在生孔子于空桑之地,在鲁南山之穴。”高诱注《淮南》云:“空桑,地名,在鲁。”此皇甫士安“穷(空)桑即曲阜”之说也。《思玄赋》旧注云:“少昊居穷(空)桑,在鲁北。”此皇甫“穷(空)桑在鲁北”之说也。《东山经》云:“空桑之山,北临食水。”此鲁之空桑。《北山经》云:“空桑之山,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滹沱。”此赵之空桑。而郭璞于此注云:“上已有此山,疑同名。”则《山经》共有三空桑,而今本逸其一。《古史考》言:“伊尹产于空桑。”倘又更一空桑也。则地之得空桑名者实广,亦犹扶桑。《启筮》云:“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又曰“羲和之子,出于旸谷”。则空桑亦距旸谷,曰苍苍,曰八极,则空桑自属旷野平陆,自赵之空桑以及于鲁之空桑,凡兖州桑士之野,徐州蒙羽之野,临乎旸谷之上者,皆得空桑之名。旸谷而东曰扶桑即榑桑,西曰空桑即穷桑,汤谷、扶桑、空桑,三名皆括地最广可知也。伏羲作琴瑟,为网罟,宜泰族于古即能用桑。故兖州曰桑土,卫风曰桑田,曰桑中,曰桑落,皆卫地宜桑之证。曰扶桑,曰空桑,知亦业桑之谓也。穷(空)桑之地既广,则黄帝、少昊之自穷(空)桑徙曲阜,谓自北地穷(空)桑来也。《世本》言:“周公居少昊之虚,炀公徙鲁。”是周公初封亦不在曲阜。《郡国志》:“鲁国,古奄国。”奄至成王始残之以封伯禽。则周公居少昊之虚,曲阜鲁尚为奄有,周公乌得居之?至炀公徙鲁,则以奄之灭久矣,鲁已得有其地也。《启筮》言:“蚩尤伐空桑。”《周书》言:“赤帝命蚩尤宇于少昊,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淮南子》:“共工振滔鸿水,以薄空桑。”女娲之世,共工以强霸,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亦以二渠九河之间,地居黄河下流,乃可以振滔鸿水,故蚩尤、共工之战,悉在争黄河下游一带。见穷(空)桑少昊之虚,实二渠九河之地,为古代驰逐之场。而建都则于曲阜,盖九河水草丰美,为耕牧之乡,而曲阜负泰山,据街路,为战守之地。自遂人以来,出旸谷,分九河,以生息于斯,则中国大陆,古代人迹始居之地,可考见者即在九河。至近世1921年北京齿之发见,西人盖以人类遗骸之发见,未有古于此齿者,或言至今五六十万年,或言且百万年,最初人类之导源,且欲于中国见之,则九河之地,固东亚有人类最早之域也。昔我先民生息于斯,或东去扶桑,或南走空桑,要以黄河入海之区,为泰族导源之地,及往来海上,日益频繁,又沿黄河而入上游,而曲阜一隅,遂处天下之中,为午道,为街路,而渐以南移,是我先民栖息九河者在遂人之时,扼据曲阜者在伏羲之后也。

北方之九夷,即此泰族也。而南方之夷可知,其在周世徐、奄、淮夷、巢及群舒,皆所谓夷。淮夷、徐、奄嬴姓,巢及群舒偃姓,皆少昊皋陶之胤也。少昊皋陶之后为东夷,属泰族,则少昊皋陶亦东夷为泰族也。徐偃王之仁而无权而好怪,尤与泰族之国民性合,知其先后一系皆泰族也。《古史考》说:“穷(空)桑氏,嬴姓也,能修太昊之法,宗师太昊之道,故曰少昊。”则少昊诚非黄帝之子而太昊之裔也。《山海经》言“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是少昊固国于东海之外者。《周书》言:“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乃命少昊谓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曰质。”盖风姓之族,被迫于炎族,乃退出海岱之间,逊居东海之外,炎族中微,而风姓遂再济穷(空)桑,复得重有海岱之间,并立为东帝,海岱以西,非其所有,故《五帝德》、《帝系姓》不叙少昊于五帝之列,徒谓之曰穷(空)桑帝。贾逵言:“处穷(空)桑以为帝,故天下号之曰穷(空)桑帝。”盖其大部国土,乃在东海之外,在中国者不过海岱一隅而已,是太昊、少昊皆东方民族,有足验也。《盐铁论·结和篇》大夫曰:“轩辕战涿鹿,杀两曎、蚩尤,而为帝,以战成功。”象山陈先生说:“两曎之曎当作皞,蚩尤,少昊当时同乱者,又有太昊之裔。”则于时炎族内讧,各倚外援以求逞,神农、蚩尤争称炎帝,神农说于黄帝,蚩尤亦结两昊,以战于涿鹿,而少昊、蚩尤并就屠,蚩尤之徒,既屈伏而为黄帝主兵,少昊之徒,亦有为黄帝帅鸟师者。《越绝书》:“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则亡国之虏,犹狼狈相依,力屈势穷,而迁逐由人者也。则称帝穷(空)桑以战死于涿鹿者,此东方前之少昊,居西方者乃后之少昊,又别一人也。《拾遗记》说:“泰皇,庖牺国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此与以华胥为庖牺母之说不同,是亦太昊之国,兼及溟海之中,故曰有华胥之洲。《论语摘辅象》“伏羲六佐,仲起为洲陆,阳侯为江海”。斯亦伏戏奄有海上之证,则太昊之国固亦有一部在东海中,而兼有此神州大陆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亚中:当选国民党主席后,立刻恢复“国统纲领”重启国共论坛

张亚中:当选国民党主席后,立刻恢复“国统纲领”重启国共论坛

海峡导报社
2025-09-19 10:00:04
夫妻虐待导盲犬后续:身份被扒工作要黄,官方怒斥,基地已收回

夫妻虐待导盲犬后续:身份被扒工作要黄,官方怒斥,基地已收回

梦史
2025-09-18 09:34:46
曝特斯拉正重新设计门把手!

曝特斯拉正重新设计门把手!

电动知家
2025-09-18 10:12:04
西九龙重案组深夜通报:香港黄金盗窃案已拘捕12男1女,有黑帮成员参与,女子涉嫌隐匿丈夫行踪

西九龙重案组深夜通报:香港黄金盗窃案已拘捕12男1女,有黑帮成员参与,女子涉嫌隐匿丈夫行踪

极目新闻
2025-09-19 00:37:04
军事科学院学者: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旧金山和约”非法、无效

军事科学院学者: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旧金山和约”非法、无效

红星新闻
2025-09-18 11:51:20
美联储降息,中美博弈出现关键的转折点

美联储降息,中美博弈出现关键的转折点

枫冷慕诗
2025-09-18 11:11:41
某羽毛球品牌涉嫌辱华,国人当自强!

某羽毛球品牌涉嫌辱华,国人当自强!

杨晨大神
2025-09-18 12:23:07
窝里横?土超霸主联赛5连胜欧冠却吞1-5!白瞎4巨星 穆帅嘲讽有理

窝里横?土超霸主联赛5连胜欧冠却吞1-5!白瞎4巨星 穆帅嘲讽有理

我爱英超
2025-09-19 08:26:55
美记:勇士不愿将库明加交易至国王 原因是顾虑他在加州球队爆发

美记:勇士不愿将库明加交易至国王 原因是顾虑他在加州球队爆发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09-19 11:44:04
山东“入室抢婴案”一审宣判,4名被告最高获死缓

山东“入室抢婴案”一审宣判,4名被告最高获死缓

环球网资讯
2025-09-19 10:35:03
包养情人无数,娶初中同学女儿为妻,玩老婆闺蜜,嗜色如命的富豪

包养情人无数,娶初中同学女儿为妻,玩老婆闺蜜,嗜色如命的富豪

云舟史策
2025-09-17 07:27:24
郑丽文喊话大陆网友,绝不辜负信任!马英九罕见“下注”

郑丽文喊话大陆网友,绝不辜负信任!马英九罕见“下注”

法老不说教
2025-09-18 14:18:41
国产DUV光刻机突破,对中美意味着什么?

国产DUV光刻机突破,对中美意味着什么?

牲产队2024
2025-09-18 18:33:38
网传李佩霞下月出狱?法律专家:减刑后刑期已过半!谣言误导

网传李佩霞下月出狱?法律专家:减刑后刑期已过半!谣言误导

巷子里的历史
2025-09-19 08:06:10
詹姆斯:我真的预言过科比屠龙夜会得80分,但确实没预测他砍81分

詹姆斯:我真的预言过科比屠龙夜会得80分,但确实没预测他砍81分

懂球帝
2025-09-19 11:40:06
正式退出!40岁C罗宣布意外决定,利雅得胜利批准

正式退出!40岁C罗宣布意外决定,利雅得胜利批准

保持热爱0263
2025-09-19 00:13:25
先递刀后滑跪:超级符号,超级服罗永浩

先递刀后滑跪:超级符号,超级服罗永浩

不正确
2025-09-17 14:49:59
有人把小黄鸭粘在海边,1年了也没被冲走!全网都在要胶水链接

有人把小黄鸭粘在海边,1年了也没被冲走!全网都在要胶水链接

果壳
2025-09-18 21:03:19
《731》上映不到1天,让人欣慰的一幕出现,日本网民呼吁本土上映

《731》上映不到1天,让人欣慰的一幕出现,日本网民呼吁本土上映

查尔菲的笔记
2025-09-18 18:02:24
香港警方:黄金盗窃案已有13人被捕

香港警方:黄金盗窃案已有13人被捕

环球网资讯
2025-09-19 06:27:36
2025-09-19 11:52:49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6213文章数 117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牛弹琴:全世界都没想到 巴基斯坦成了最大赢家

头条要闻

牛弹琴:全世界都没想到 巴基斯坦成了最大赢家

体育要闻

不会短跑的牙买加人,集体跳槽土耳其

娱乐要闻

关晓彤生日 仅闫妮和化妆师撑场祝福?

财经要闻

青海一"矿霸"非法填埋万吨危废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口确认:正评估英特尔代工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教育
房产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教育要闻

关于韦达应用的一道数学题目,好多同学看不出什么知识点

房产要闻

好猛!海南楼市,一批王炸楼盘杀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