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台推了一个话题:“为什么不能和愚蠢的人争论”?
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从愚蠢走向智慧的。所不同的是,很多人很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愚蠢,但这不妨碍与愚蠢的人争论,至少在网上可以争论。争论的目的不是企图做愚蠢之人的救世主,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不管他是谁。争论的目的是在永夜中寻找光明。
谈愚蠢,怎么又扯到中国社零呢?
因为六月数据出炉后,各方人士与权威媒体又在欢庆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这是意料中的老常态,但是少了一些对市场真相的敬畏。很多数据的公布是有选择性的,也有一些数据是错的;其中 “中国消费按实际购买力是美国 1.6 倍” 的说法就是错的。
![]()
于是,我写了一篇文章,应该是把问题讲清楚了。产生这种错误是因为社零的统计口径错了,中国的社零不只是居民消费,包含了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军队的消费性采购,而美国的社零数据仅限于居民消费。那么,说中国的消费占比为美国的 80%,这个基础数据就错了,这种引导性的错误不应该出现在权威媒体上。
正当的比较应该是居民消费对居民消费,中国十四亿居民的实际消费与美国三亿居民的实际消费对比,又是一个什么水平?
![]()
参考国际通用的 GDP 核算框架,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指标(剔除政府消费,且包含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比较,会更具分析价值。2023 年美国居民消费占 GDP 约 68%,中国约 38%;即便不考虑 GDP 总量巨大的差距,单看直接数据,中国居民消费占美国居民消费的比例也只有 55%;如果计入总量差异,占比为37.2%,而不是80%。也就是说单看居民消费水平,中国十四亿人的消费是三亿美国居民消费的三分之一,这大约就是美国一直忙着应对通胀,中国一直忙着应对通缩的底层逻辑。中国社零消费很大一部分反映的是政府及社会集团的消费能力,而不是中国的老百姓很富有。
这个数据还有一个隐语:中国的GDP总量高峰期达到77%,现在也在60%左右,为什么居民消费只有38%?通过比较,可以有一种清醒:单纯刺激消费走不出通缩的困境,因为出现了结构性矛盾,无法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良性闭环。
![]()
按理说基础数据既然错了,愚蠢的人是不是应该认输了?
不,愚蠢是逆火,越反驳越 “坚强”,甚至会燃烧出 “多数人暴力”。明明自己口袋里缺钱,还是要宣称中国农民工的盒饭比美国中产阶级吃的好多了,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老百姓,愚蠢与文化高低无关,与歌颂文化有关,愚蠢是在逆火和多数人暴力中炼成的。
虽然如此,对愚蠢的人,还是要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当愚蠢成为社会大背景时,会形成多数人暴力,每一次多数人暴力,都是历史的悲剧,请不要忘记共和国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