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4年4月29日,都市时报报道,在云南的昆明树木园中,一种我国特有的植物开花了。
这是一种失传已久的中国名花,名叫“龙女花”,又叫上关花,更多的时候,它是存在于传说当中的,很难有人能够亲眼见到它,开花更是十分罕见。
而且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龙女花的花瓣通常都是12瓣,但唯有在闰年的时候,它的花瓣会多一瓣。
而为了能够使它重现人前,很多植物专家们也都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龙女花重现大理·】»
2007年8月16日,云南日报报道,专家们经过15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一批龙女花幼苗。
龙女花曾经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大理荡山寺的一位高僧曾将其赠送给朱元璋,龙女花因此而名动京城,被传为了国花。
但是之后它就失传了,人们只知道它曾被栽在三塔寺和感通寺内,然而却一直都没人再见过龙女花的真容。
在植物学界,人们正式认识它是在1913年,一位英国的植物学家在原来的西康省,也就是现在川西一带,发现了它,因为龙女花的形态优美,观赏价值高,就被引进到了英国,逐渐在国外成为一种园艺观赏树种。
为了能够让它再现于人前,当地的有关部门决定寻找它的下落。
1992年,李春荣顺着仅留的线索,三塔寺和感通寺,多次在春末夏初花开之际前去苍山寻找,但是几次攀岩都无果而返。
不过好在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苍山一处海拔3800米的峰谷上发现了一株龙女花,并且拍下了珍贵的照片。
找到了龙女花的野生植株,这也就意味着它没有灭绝,并且繁殖有望。
于是在1998年的夏天,人们开始尝试人工繁殖龙女花,植物常用的繁殖方式有嫁接、扦插和引植,但是却没有一种方法成功。
很多专家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为此也加大了研究的力度,想要破解龙女花的繁殖秘密,最终还是从一本史料上发现了龙女花的活体标本苗的育成方法,这才在不断的实验之下培育出了第一批标本苗,有360多株。
但是时至今日,龙女花仍然是一种十分濒危的植物,在苍山人们也只发现了3株野生植株,并且在近几年的调查中一直没有发现新生的幼苗,这也表示它的野外更新能力极弱。
之后还有专家尝试了用种子种植,这种繁殖方式较为快速,并且还能保证龙女花的基因稳定,对壮大龙女花的野生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采集种子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生长在8年以上的龙女花才能开花结果,并且它们的种子一旦落地基本就找不到了。
因此专家们需要在龙女花花期的时候特别注意,要在花开败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将种子收集起来。
但即便是用种子繁殖,发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也极低,2019年,专家播种了216颗种子,只有48株成功出苗,最后却只有6株存活下来。
2021年,专家再次播种358颗,并且专家也在不断尝试,帮助这些幼苗度过寒冷的冬季,这样也能大大提升幼苗的存活率。
«——【·龙女花·】——»
龙女花是木兰科木兰属的落叶乔木,后来它被划入天女花属,也被叫做西康天女花,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之一。
龙女花为中小型落叶乔木,树高一般为5米左右,不超过8米,树皮灰褐色,光滑,花朵大方美丽,香气浓郁,花朵向下低垂开放,花形美观,极具观赏价值,每年的五六月份是它的花期,八九月份结果。
龙女花分布海拔多在1800米至2400米之间,喜温凉湿润气候,适合在高山亚热带气候带中生长,由于其生境多处于地形复杂的生态缓冲带,一旦遭到人为干扰,种群更新能力极弱。
尽管龙女花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较高的繁殖潜力,但因人为干扰和自然限制交织,已濒临灭绝。
大量森林砍伐、道路建设、水电工程等开发活动,使龙女花的天然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原始林地被替代为人工林、农地或荒地。
栖息地的破碎化使得个体之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导致种群退化。
龙女花也属于极小种群植物,目前野外调查所发现的自然个体数量极为有限,多以散生小群体存在,种群更新率低。
某些区域仅剩数十株成龄个体,几乎不见自然幼苗,表明其自然繁殖严重受限。
除了栖息地破坏和繁殖障碍外,人为采挖入药是龙女花濒危的重要直接因素之一,它在民间传统医学中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树皮和花蕾被称为“姜朴”,与传统中药材“辛夷”“厚朴”等混用,在部分地区被用作药用。
采树皮常为“环剥”式操作,造成树体营养运输系统中断,极易整株死亡,采花蕾则影响次年的繁殖开花,破坏自然更新。
不少科研机构和专家以及相关部门也都十分关注龙女花的种群状况,积极尝试人工栽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龙女花作为木兰科原生种之一,是滇西高山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它的基因信息对研究被子植物早期演化、花瓣结构发育及生态适应策略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龙女花的观赏价值高,也是庭院园林观赏栽培树种的“潜力选手”,它也可能成为未来新型园艺植物的亲本资源。
龙女花,一朵生长于苍山洱海之间的古老木兰,以洁白而盛丽的花姿,静静述说着自然的奇迹。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守护这一珍贵物种,让它在下一个闰年依然可以“多一瓣”,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参考:
人民资讯《「网聚云南 相约COP15」黄牡丹、龙女花在苍山花甸坝成功繁育》,2021-8-30
云南网《濒危珍稀植物龙女花和黄牡丹实现人工繁育》,2021-6-2
云南日报《花卉工作者15年不懈努力 龙女花重现大理》,2007-8-16
都市时报《罕见!我国特有物种龙女花开昆明树木园》,2024-4-29
云南广播电视台《大理苍山里住着“小龙女”?!》,2022-6-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