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资深时事评论员苏米特·阿拉瓦特在《欧亚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正在南亚搞“第二个美以模式”——把巴基斯坦扶持成自己的“以色列”,联手围堵印度,要把印度变成“第二个伊朗”。
![]()
合着印度媒体的“被害妄想症”又犯了?但凡中国和周边国家正常走动两步,他们就能脑补出“针对印度的大阴谋”,这脑洞开得比恒河汛期的河水还猛。
文章的逻辑大是这样的——美国和以色列是“特殊盟友”,美国给以色列钱、给武器、给政治支持,让以色列在中东当“战略钉子”,牵制阿拉伯国家;
现在中国看印度发展快了,怕自己在南亚的影响力被稀释,所以把巴基斯坦打造成中国版“以色列”,用军事援助、经济合作当手段,让巴基斯坦在西边牵制印度,再加上北边的“压力”,让印度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甚至形成中巴“统一战线”,最终把印度变成像伊朗那样被“封锁遏制”的对象。
![]()
不得不说,印度人的脑洞确实大到没边了。他们是用美国和以色列之间那套“狼服为奸”的关系,来类比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正常合作,目的再不过:就是想给中国扣上“南亚霸权”的帽子,渲染中国威胁论,顺便为这种印度的军事传播寻找借口。
然而,稍微懂点国际关系的人都知道,中巴关系和美以同盟,根本不是一码事儿。
一方面,中巴是“结伴而不结盟”,美以是“主从式绑定”。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但咱们从来不签“共同防御条约”,更不会要求巴基斯坦“听中国指挥”。
以今年5月的印巴冲突为例,当时印度袭击巴基斯坦时,巴方请求中国“主持公道”,咱们做的是“呼吁双方克制、回到谈判桌”,而不是像美国支持以色列那样——以色列炸加沙医院,美国连夜在安理会否决议案;以色列打伊朗,美国则派B-2轰炸机空袭伊朗地下核设施。
![]()
另一方面,印度媒体的逻辑还有个致命漏洞。如果说巴基斯坦使用中国武器就意味着中巴结盟,那印度自己不也是“万国牌”军火的超级买家吗?
印度的苏-30M战机来自俄罗斯,阵风战机来自法国,“阿帕奇”直升机和C-17运输机来自美国,“箭-3”反导系统来自以色列。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印度岂不是同时跟俄罗斯、美国、法国和以色列都结盟了?那印度总把“战略自主”挂在嘴边,说自己“不选边站”,这算怎么回事?难不成印度买武器是自主选择,别人卖武器就是搞阴谋了?
更可笑的是,阿拉瓦特的文章压根没说清楚,所谓印度必须保证关键时刻获得的“有效支持”到底是什么。是外交上帮你喊两嗓子,还是偷偷塞点武器给你?还是像美国那样直接下场帮以色列打仗?印度媒体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无非是想挑拨离间,制造紧张气氛。
![]()
至于所谓的“把印度变成第二个伊朗”,更是无稽之谈了。伊朗在中东的进攻,主要是因为美国通过以色列和海湾国家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包围圈,伊朗的核计划和地区影响力也让美国视其为眼中钉。
但印度的情况完全不同。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经济和军事实力都远超伊朗,国际地位远非可比。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合作,更多是为了区域稳定和经济发展,比如中巴经济走廊引入的港口、铁路和能源项目,主要是为了打通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而不是要“围堵”谁。
反倒是印度,近年来在边境问题上频频挑衅,试图通过军事冒险来扩大影响力,结果反而让自己陷入了“两线作战”的担忧。这种担忧与其说是中巴引入的,不如说是印度自己的战略误判。
说句扎心的大实话,印度媒体的“被害妄想症”,本质上是对自身实力的不自信。这些年印度经济增长快,国际地位也有所提升,但国内矛盾一大堆:种姓问题、宗教冲突、贫富差距,哪一个都够印度政府头疼的。这时候把“中国威胁”当“转移矛盾”的工具,确实能暂时安抚国内情绪,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
更重要的是,这种“被害妄想”会让印度误判周边形势,做出不理智的决策。比如前几年印度在边境搞小动作,最后碰得头破血流;再比如印度总想在南亚当“老大”,可尼泊尔、斯里兰卡这些邻国,哪个愿意被印度管着?
说到底,南亚要的是合作,不是对抗;要的是共同发展,不是互相猜忌。印度媒体与其琢磨“第二个美以模式”这种不靠谱的阴谋论,不如多想想怎么和周边国家一起修铁路、建工厂、改善民生。毕竟,把心思花在防着别人上,不如花在提升自己上——这道理,印度媒体该好好学学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