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游泳世锦赛还未落幕,便已经创造了历史!
我国的12岁“小孩姐”打破世界纪录,一举轰动世界泳坛!
国内媒体大肆报道,世界媒体欢呼雀跃,美国泳坛名将高唱赞歌。
然而,就在泳坛都在为她欢呼的时候,美媒却彻底慌了……
截至目前,今年游泳世锦赛赛程已经过半,但来自中国的运动员已经创造历史。
小将于子迪在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以12岁的年龄打入决赛,成为世锦赛历史上最年轻的选手。
尽管最后以2分09秒的成绩结束比赛,遗憾落败,没有站到领奖台上。
但她的成绩,距离领奖台也只剩0.06秒,一个呼吸都不到的时间。
可以说,没有拿到奖牌的于子迪,已经成为本届比赛最大的黑马,获得了最大的关注。
从国内到国外,从美国到欧洲,所有主流媒体都在为了于子迪而惊叹。
美媒更是夸张到用“颠覆认知”、“炸裂”等词,来形容于子迪的表现。
就连美国游泳名宿梅尔文·斯图尔特,都称其的成绩“不可思议”。
事实上,不只是国外媒体这么认为,就连国内的媒体,也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在加入国家队最初的时候,我国的网友对她是不抱什么期望的。
虽然她只有12岁,就已经是国家一级运动员,但能够站到世锦赛舞台上的人,谁不是天才。
哪怕是一轮游的那些运动员,放到国内也是一等一的运动员。
而之所以将于子迪送上世锦赛的舞台,原因也很简单,没有经历过大场面的运动员,是拿不到好成绩的。
正如学习中,有些学生总是能在考试中超常发挥,但有些天才,平时成绩很好,但遇到大考就会紧张,发挥不稳定。
但却没想到,于子迪却是那种在大考中,超常发挥的选手。
今年5月全国赛的时候,混合泳还只有2分10秒63,世锦赛半决赛已经达到了2分10秒22,决赛更是游出2分09秒21的成绩。
一次比一次快,决赛比半决赛还要快了1秒,这种进步速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从决赛的进程来看,混合泳四个泳姿中,于子迪的蛙泳明显是弱项。
在进行到第三个泳姿蛙泳的时候,于子迪名次从第三名一路跌到了第七名。
但在最后一个泳姿自由泳上,于子迪绝地反击,杀穿了前几位选手达到了第四名。
可以说,如果于子迪没有蛙泳这个弱项,她将保底拿到第三名的好成绩。
为自己在世界泳坛中辉煌的首秀,再次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就在我国媒体网友在为了于子迪的辉煌首秀欢呼的时候,美媒却彻底破防了。
这篇文章来自知名美国体育媒体《swimswam》,文章内容很复杂,一般在夸于子迪,但又暗戳戳的隐藏着其他意思。
总而言之,就是觉得于子迪这样的年龄不可能有这样的成绩,要么是作弊,要么年龄有问题。
就像他们喜欢给自己的运动员用药一样,就觉得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一样。
一发现有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成绩比自己的运动员成绩好了,不会觉得是真实实力,只会觉得在作弊。
事实上,从我国开始参加世界各类比赛开始,美国就一直在污蔑我国运动员作弊。
甚至为了打压我国的运动成绩,一次又一次地联合世界泳联、世界乒联等组织,修改游戏规则。
到现在,自己国力下降没实力在越过我国修改游戏规则了,就动用舆论力量污蔑我使用作弊。
可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最喜欢在比赛中作弊的,恰巧是美国。
不管各类比赛,能作弊的就绝对不会动用真实实力,美国的运动员都会快成药罐子了。
可是他们得知道,我国是遵守规则的,不管是国际争端还是各类比赛,基本都在规则内做事。
每年都要控诉我们作弊,可有那一次他们给出切实的证据了,没有,一次也没有。
美国找不到证据,即便是让兴奋剂检测组织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干扰我国运动员,也不行。
去年巴黎奥运会,短短17天内接受了至少217次兴奋剂检测,没有一次有问题。
事实已经证明,我国不屑在比赛中作弊,到现在也是一样,本来就是来长长见识,又何必玩这种把戏。
于子迪即便今年不能夺冠,未来至少还有十年的时间,在世界泳坛为国争光。
这一次比赛只是于子迪在世界上的首秀,未来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在世界舞台中夺冠。
如果只是这一次美媒就受不了了,那还是建议,以后他们闭上眼吧,眼不见心不烦不是吗?
参考信息源:
[1]官方媒体:体坛周报 2025-07-29《横空出世?12岁于子迪世锦赛一鸣惊人 200蝶400混有望创纪录》
[2]官方媒体:扬眼 2025-07-28《游泳世锦赛|200米个人混合泳第四,12岁“小孩姐”于子迪惊艳亮相》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