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独家专访|逆境重生,“找回自己”的覃海洋从容破浪

0
分享至



两金一银一铜闪耀新加坡游泳世锦赛,一个多月前的“狮城”,奥运冠军覃海洋在新周期首场高水平“摸底考”中,交出惊艳世界的答卷。未有停歇,回到国内的他一头扎进游泳馆。下一个赛场已近在眼前——9月28日,亚洲游泳锦标赛将在印度启幕。

奔赴新赛场前,覃海洋在初秋的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回望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巴黎奥运之旅,畅聊赛场内外的心路感悟,展望通往洛杉矶的未知旅程。

逆境重生,韧者蜕变。学会与压力共处,在风雨中重塑自我,“找回自己”的覃海洋依旧为梦想全力以赴,却更懂得漫漫逐梦征途的张弛之道。


冰火两极,

巴黎是一场“成熟之旅”

“当时觉得非常失败,回过头看,其实是一件好事。”巴黎奥运会落幕一年有余,面对覃海洋,那趟至暗与璀璨交织的旅程,依旧是绕不开的话题。去年夏天,置身高压笼罩的拉德芳斯游泳馆,他在短短几日里尝尽单项折戟的绝望与接力夺金的狂喜。重提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他给出自己的定义:“我觉得那是一场‘成熟之旅’,让我重新认识并找回自己。”

被结果主宰的竞技赛场,失利背后的客观原因时常会被忽略。抵达巴黎不久就发烧不适的覃海洋,赛前已感觉状态不佳。100米蛙泳半决赛后,他身心俱疲,茶饭不思,“好像已经看到了失败”。背负巨大期待跃入决赛泳池,第七名的成绩难符外界预期,他复盘当时的情景:“最后20米时已知道自己落后很多,到边看到排名,大脑一片空白。”


梦魇般的单项开局,将备受期待的“蛙王”推至舆论风口浪尖。覃海洋透露,随后的200米蛙泳他一度想要放弃,“不是逃避,是知道当下的状态肯定游不好,想给接力保留体力。”但这一念头很快被教练崔登荣掐灭,覃海洋坦陈:“崔导当时的决定是对的。我们目标一致,比赛还没结束,无论如何不能自己放弃。”

200米蛙泳无缘决赛,在度日如年的煎熬中,覃海洋努力消解情绪。团队的信任和心理“按摩”,助他继续坚持训练,直至在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收获压轴惊喜。

“对我而言,那枚奥运金牌最大的意义,是之后每次遇到困难都会给我坚持的力量。想到当时那么难都能做到,那种力量一直支撑着我。”跌宕的巴黎之旅,终迎梦寐以求的金色结局,覃海洋在时隔一年后仍然感慨万千,“走出比赛状态再看,其实更有感触,会很想哭。还好自己没有放弃,坚持到最后一刻,与大家一起顶住了压力。”

从地狱级难度开始一路通关,覃海洋在巴黎收获的不仅有人生首枚奥运金牌,更有无可取代的成长经历。而今,轻舟已过万重山,26岁的他将所有挫折和荣光沉淀为强大韧性,“面对压力更游刃有余,也更清晰地找到自己想要的。”


放下执念,

从玩命“卷”到理性“卷”

巴黎奥运会后的蜕变,在日常训练和随后每一次比赛中,具化为覃海洋口中的“放下”。“放下自己的一些固执,放下对绝对完美的执念,放下单纯对结果的追求。”他发现,当自己学会接受任何结果,“其实心里就没什么困难了。”

过去,对于自我要求极高的覃海洋,一直是公认的“卷王”。同组的奥运冠军张雨霏不止一次调侃他“太卷”,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也觉得只要把自己“卷”到极致,就能取得理想结果。“我可能对自己太苛刻了,每件事都过于追求完美,后来意识到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巴黎的经历让覃海洋明白,“把自己逼得太紧,并不一定能转化为想要的成绩,结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这种玩命式的“卷”,曾让他产生一种错误的安全感。“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也会拼命去练,感觉只要多练一点,状态就可以好一点,心理上才觉得安全。”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安全感,不仅没有带来他期待的状态提升,反而造成身体超负荷运转,加剧伤病和精神负担。


迈上新征程,走出“内耗”误区的覃海洋,尝试在张弛之间寻找平衡,不再陷入时刻紧绷的精神困境。尤其在跟随澳大利亚名帅迈克尔·波尔训练后,“松弛感”成为他保持好状态的重要秘籍。

“春锦赛时,自己想法比较多,对于成绩的追求有些急。教练当时有句话对我触动特别大——不要觉得你是谁,下去游就是了。”波尔所倡导的简单专注,正是覃海洋当下的追求。专注于过程,不被结果或压力束缚,他变得比以往更加从容。

“现在的心态,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每件小事做到最好。当一件件小事像拼图一样拼起来,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志在登顶下一座高峰的覃海洋,以“山高万仞,只登一步”自勉。他依然全力做最好的自己,但会更多从身体状态、伤病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估,力求达成最高效的平衡。

“以前是玩命‘卷’,之后要更加科学和理性地‘卷’。”他笑言,自己会“‘卷’得更聪明一些”。


重新出发,

为中国蛙泳填补空白

新加坡世锦赛包揽100米、200米蛙泳两枚单项金牌的亮眼表现,是对覃海洋重塑自我的最佳肯定。霸气十足的庆祝动作和冠军宣言,临场自导自演的“第八道奇迹”,在这场新周期的大赛首秀中,自信稳健的“蛙王”又回来了。

“其实还不能说强势归来,距离最佳状态只恢复到六七成。”相比于奖牌和成绩,覃海洋更在意自己的比赛状态和信心累积。不同于过往总觉得还能做得更好,这一次他在自我评价时给出了100分的满分,“我认为自己做得非常棒。最满意的是在压力之下,自己的内心更平静,能将现有水平完全发挥出来。同时也清晰地看到未来的提升空间,在最难的新周期第一年收获了强大的信心。”


满载期待重新出发,截然不同的心境让覃海洋可以轻装上阵。三年后的洛杉矶,他不再执念于以单项奥运冠军为“蛙王”正名,而是以更豁达的态度重置荣耀的定义。

“巴黎奥运会前有这种想法,也是过度紧逼自己的表现。拿到奥运会金牌后,其实已经没有遗憾了。”覃海洋坦言,迈入新周期的自己变得更加纯粹,“下一届奥运会,我之所以还想去争夺单项冠军,不是为了要证明自己,而是想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为国家作更多贡献,去填补我们在蛙泳项目上从未获得奥运冠军的空白。”

在覃海洋的言语中,有着一种浓烈的使命感,这是他决心坚持又一个四年的动力之源。“我觉得到了这个水平之后,自然而然就建立起角色认知,要去承担这份责任。”覃海洋认为,履行责任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训练比赛中把该做的做到极致。“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不论单项还是接力,只要自己做到最好,其实就是为团队作贡献。”

随着50米蛙泳首次入奥,曾在世锦赛上包揽蛙泳“大礼包”的他,迎来了圆梦的更多可能。为了达成未竟的梦想,他与教练团队不断打磨技术细节,花更多时间和精力修复伤病“漏洞”,通过接连参赛来检验阶段性训练成效。“只要控制好伤病,将身体状态调整至最佳,我的竞争力还会上一个台阶。”谈及具体目标,他自信给出答案,“目标不会变,50米、100米和200米蛙泳三个项目,都要冲击冠军。”


心境淡然,

以多元方式传递精神力量

赛场上的成长清晰可见,赛场外的蜕变也悄然发生。生活中素来以“淡人”形象出现的覃海洋,一如既往慢条斯理,却开始尝试探索人生更多可能。

“其实我的兴趣爱好还挺多的,是一个充满生活热情的人。”没有训练比赛的日子,覃海洋会睡到自然醒,然后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不游泳,我会选择骑行,不管是骑去看风景,还是作为运动方式,享受那种独自一人说走就走的自由。”他透露,在自己的愿望清单上,还有翼装飞行这样极具挑战和冒险性的极限运动,“想去玩,又觉得太危险,现在还只能停留在想想。”


社交平台上,性格内敛的覃海洋也变得活跃起来。他分享生活点滴趣事,传授游泳专业知识,宣传推广公益活动,与泳迷们互动交流,展现出更加丰盈鲜活的冠军形象。在覃海洋看来,与泳迷们的双向奔赴,承载着精神力量的双向传递。“泳迷们多看比赛,是对中国游泳最好的支持。”他表示,“作为奥运冠军,如果可以带给更多人前行的动力,特别是帮助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是特别有意义的事。”

至于信息洪流中的纷杂声音,历经风雨的覃海洋不再刻意回避,而是有了自己的应对准则。“换位思考,其实可以理解。我也不会太去在意外界的声音。”他直言,“人不知而不愠。保持平和心境,同时也通过展示自己,让大家对我有更多的了解。”这份淡然处之的通透,帮助他平衡外界关注和内心平静,亦将在未来汇成直面压力从容破浪的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汇报 incentive-icons
文汇报
华语世界高品质人文阅读平台
258081文章数 3096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