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时代,手机厂商在“生物安全”与“美学设计”间反复拉扯——3D人脸识别够安全但影响屏占比,屏下技术够美观却可能牺牲识别精度。
当安卓阵营集体转向屏下指纹时,华为却默默走了条“孤独路线”:从2018年Mate20 Pro首次将3D结构光带入安卓世界,到最新的Mate70 Pro,五代旗舰、七年时间,始终搭载3D人脸识别系统,在碎片化的安卓生态里成了“独一份”。
![]()
本以为华为会继续“侧边指纹+3D人脸”的组合,没想到爆料来了——Mate90 Pro将于2025年推出屏下3D人脸识别,2026年成为全球唯一量产该技术的品牌!
其他安卓厂商2026年根本跟不上,就连3D人脸识别的“开创者”苹果,其“全隐藏式Face ID”方案也要等到2029年才能实现全屏无孔。这意味着,华为至少领先四年。
![]()
屏下3D人脸识别不是“把传感器塞屏幕下”那么简单,三大技术天堑摆在面前:首当其冲的是屏幕透光率——红外光源和传感器被屏幕像素遮挡,光线穿透率大幅下降,识别精度可能“断崖式下跌”。
不过努比亚Z70 Ultra的尝试给了启发:它的“AI灵透算法”能修复屏下成像的模糊问题,华为或许会借鉴这种“算法补偿”思路,用AI优化屏下3D的成像效果。
第二个难题是安全冗余设计——当部分传感器被屏幕遮挡,如何保证金融支付级的绝对安全?荣耀Magic7 Pro的“双3D架构”提供了参考:主识别系统失效时,备用系统立即补位。
![]()
华为可能将这种“多重保障”机制整合进单一模组,甚至结合自研的超声波指纹解锁(传闻已在路上),形成“3D人脸+指纹”的双生物识别组合。
更关键的是,华为的屏下3D方案采用纯国产自研模组,从光学器件到算法芯片全链路自主可控。
反观苹果,作为3D人脸识别的“鼻祖”,却因严苛的安全标准在屏下化进程中“掉队”——2026年仅推出“半隐藏”方案(灵动岛缩小,传感器仍可见),全屏无孔要等到2029年。四年的时间差,足够华为在高端市场树立技术壁垒。
![]()
当然,Mate90 Pro的突破远不止“屏下3D”一项。麒麟9040处理器大概率登场,性能较9020进一步提升;直面屏设计搭配120Hz高刷+高频护眼PWM调光,兼顾流畅与舒适;大电池+一英寸大底镜头,拍照续航都不愁;鸿蒙OS7加持,eSIM技术或于下半年引入,2026年普及……这一系列“堆料”加上屏下3D的独家技术,产品吸引力直接拉满。
华为用七年时间,从“安卓唯一3D结构光”到“全球首搭屏下3D”,证明技术积累没有捷径。
![]()
这一突破不仅是“暴击苹果”,更是国产手机产业链在生物识别领域的里程碑——当核心器件从“进口”转向“自研”,当技术瓶颈被逐个攻破,中国品牌正在从“跟随者”变成“定义者”。
你期待Mate90 Pro的屏下3D人脸识别吗?觉得华为能否凭借此技术重新定义旗舰标准?评论区聊聊,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国产技术的逆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