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以前的住持被查了,现在换了新住持叫印乐法师。这人挺特别,当了二十年白马寺方丈,自己带着和尚种地收麦子,还会开拖拉机。听说他管庙规矩严,对搞商业那一套特别反感。
在白马寺那二十年,他把很多赚钱的事全改成公益了。以前寺庙收香火钱、卖开光物品,他直接改成免费。香炉里的灰信徒想拿就拿,没人拦着。旁边商铺全收归寺庙管理,赚的钱都公开,用来修庙或做善事。还禁止用二维码募捐,说是什么功德箱只能放现金。这些改动都是游客自己晒出来的,并不是他自己宣传。
印乐法师1966年生在河南,十六岁就出家了。上过佛学院本科,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正规读佛学的僧人。他懂现代管理,给白马寺弄了个财务系统,账目全透明。还规定和尚每周三天必须集中学习,请外面专家来讲课,不让大伙儿光顾着接待游客不理修行。
少林寺这些年太热闹了,商业化太严重。有武僧团表演,周边全是卖东西的摊子,收门票也收香火钱。印乐现在过去,可能要把这些慢慢改回来。白马寺那套经验应该会搬到少林寺来试试。
他管庙的方法其实挺有意思的。像开光这种事全免费,信徒想给钱随缘,不给也不劝。香炉随便铲灰,没人说你。寺里吃饭喝茶全免费,来了就招待。这些做法听起来很清贫,但庙里账目全公开,大家心里有数。
印乐还会农机,自己种地养活僧人。他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和尚得下地干活。白马寺种地收入够日常开支,没向外借钱。现在少林寺负债多,估计得慢慢调整。
有报道说他管庙特别严格,和尚不能光靠表演赚钱,得花时间看书学习。每周请大学老师来讲课,内容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知识。这种安排可能让少林寺恢复修行本意,不再是景点。
这些年寺庙商业化严重,香灰当商品卖,开光要收钱,还搞各种演出。印乐带的白马寺反其道而行,成了清净修行的地方。现在他接管少林寺,可能会延续这套做法。
听说他管庙二十多年没出过什么乱子,口碑一直不错。信徒说去白马寺没人推销东西,安静得很。这点跟其他大庙差别挺大,可能以后少林寺也会变这么清静。
有专家分析说他的管理模式可能让少林寺转型,减少商业项目,回归宗教本质。具体怎么变现在还不知道,得看后面动作。至少他接手这事本身,就说明上面要整顿寺庙商业化问题。
印乐法师的履历看着挺扎实,出家早又读过佛学院。管庙时把财务透明化,这点比不少企业都规范。少林寺以前被说成赚钱机器,现在换这样的人过来,说不定真能改改。
这些年寺庙越建越大,和尚越来越像演员,游客花钱买热闹。印乐带的白马寺模式,或许能给宗教场所找条新路子。至少他证明寺庙不用商业化也能维持运转。
现在网上讨论热烈,有人说他可能改变少林寺现状,有人觉得老问题不好解决。不管咋样,这事儿算是给佛教界敲了个警钟,提醒大家别太看重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