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媒7月28日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在失去亲人后,人确实可能因“心碎”而死亡,尤其是在悲痛难以承受的情况下。周五发表在《公共卫生前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丧亲后的10年里,经历“高度”悲痛症状的丧亲亲属,比那些经历“低度”悲痛症状的人更有可能死亡。
在这项研究中,共同作者、丹麦奥胡斯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梅特·尼尔森和她的同事们对丹麦丧亲亲属10年来的长期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将1735名参与者分为“低度”和“高度”悲痛症状两组。
研究期间,表现出高度悲痛症状的亲属中有26.5%死亡,而受影响较小的亲属中这一比例仅为7.3%。
这些“高度”悲痛症状被定义为某人出现研究人员已确定的九种悲痛症状中的一半以上。这些症状包括情感麻木或感觉生活毫无意义;难以接受失去亲人的事实;以及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等。
![]()
参与者在首次参与研究时,以及丧亲后6个月和3年时,需填写问卷,以便研究人员收集他们的症状。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观察了研究参与者与医疗保健系统的互动频率,发现悲痛症状严重的亲属还使用了更多的抗抑郁药物、心理健康服务和初级保健服务。
尼尔森告诉美媒:“那些处于高度悲痛轨迹的人在亲人去世前似乎就已经是一个脆弱的群体,需要特别关注。他们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他们可能会感到痛苦,难以应对这种情况。”
她指出,先前的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低、自我报告的健康状况差以及抑郁和焦虑症状更严重,都会导致悲痛难以承受。
![]()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心脏病学家兼心脏药理学荣誉教授希恩·哈丁告诉CNN,即使考虑了这些风险因素,研究人员在分离悲痛的特定影响方面也“做得很好”。她说,这篇论文的“关键之处”在于其纵向视角,因为“我们很清楚,任何形式的丧亲都会对心脏健康产生急性影响”。
哈丁补充道:“这种特殊的压力形式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这对我来说并不特别意外。它可能主要表现为心脏病,但也会引发其他问题。”
虽然这项研究没有调查丧亲亲属的死因,但它与更广泛的研究一致,表明创伤性失去亲人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一种名为心碎综合征的心脏疾病,是一种公认的急性现象,由极度紧张的情况引发,如失去亲人。
哈丁说,丧亲导致的长期压力还会导致血压升高、皮质醇升高、糖尿病风险增加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她还提到先前关于心碎综合征的研究发现,有些人在丧亲纪念日当天死亡。
尼尔森说,最新研究的结果表明,医护人员“或许能够在患者病程早期发现悲痛的亲属,并提供随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