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 长按复制 836712157 打开支付宝搜索领取.100%成功!
近日(7月27日)
“鼠尿病”冲上微博热搜
引发热议
据潇湘晨报报道,马来西亚本月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23岁青年莫哈末依克马疑因饮用未清洗的罐装饮料,染上鼠尿病,4天后不幸离世。
依克马与友人登山时,可能饮用了未清洁的罐装饮料后受感染。其父亲莫哈末·阿兹祖丁称,依克马在本月中旬照常上班,15日开始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到私人诊所就诊,医生仅开了发烧药和止痛药。17日病情恶化,室友送他到诊所后转至马六甲中央医院。
家人赶往医院途中,依克马还表示“我还可以撑”,但不久后就失去意识。最终,他于17日晚不治身亡。医生表示,依克马染上鼠尿病,短短4天,肾脏、肺部、神经系统和心脏均遭严重破坏。
在查询相关资料时可见,在2010年,马来西亚曾暴发鼠尿病,短短10天就夺去10人性命。当时的公开报道中指出,一名17岁的少年在吉北瓜拉尼浪本查泽宁瀑布嬉水后,染上病菌,随后不治身亡;另一名患者是30岁的槟州卫生局医务人员,他在吉南华玲拉达峇尤瀑布野餐后病发,随后不幸去世。
马来西亚卫生部曾提醒公众,尤其是身体有伤口的人在雨后不要去森林、瀑布、湖泊等有污水或污泥的高风险区。如果人们前往森林活动或露营,一旦生病,必须向医生报告详情,让医生寻找病因,以正确用药。鼠尿病是由老鼠或森林中的动物带菌引起,只要及早发现,有药物可医治。
此前,国内也有相关病例的报道。据潇湘晨报:一30岁广东小伙,因暴雨后赤脚下田接触了老鼠尿,染上鼠尿病进了ICU。
2024年9月,一场暴雨过后,村民小李像往常一样挽起裤脚去田里劳作,几天后,小李开始出现发热、全身无力、头痛等症状,“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没太在意。但没过几天,症状越来越严重,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住进了ICU。”
小李回想起生病的过程,也是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后来他被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医生推测,小李大概接触了被老鼠的尿液污染过的积水,因其中就含有钩端螺旋体。
相关话题27日登上微博热搜
网友感叹:“易拉罐瓶口很脏是常识”
并提醒应事先清洁或使用吸管
鼠尿病是什么?
鼠尿病其实就是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老百姓称之为“打谷黄”“稻疫病”,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它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细长、螺旋状的微生物,其形态独特,犹如一条小蛇。其重要宿主为哺乳动物,如啮齿动物鼠类和大型哺乳动物牛、羊等,部分小型哺乳动物如蝙蝠也携带钩端螺旋体。
“当下雨的时候,这些藏在动物尿液里的钩端螺旋体就可能随着雨水一起流到水坑里,如果有人接触到了污水,比如在小溪里玩耍、农民在田间劳作、渔民在水上作业、在野外游泳等情况下,钩端螺旋体就会趁机钻到人的身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医师李凌华说。
发热、头痛、小腿痛留意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侵袭力较强,一端或两端黏附即可穿透皮肤、黏膜,也可从破损部位对人体形成侵袭并快速繁殖,直接进入或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系统, 造成钩端螺旋体血症。
李凌华表示,当钩端螺旋体在人体时,会引发一系列症状,一开始可能只是普通的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让人误以为只是一场小感冒。但随后,会出现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也就是我们小腿的肌肉)会疼痛明显,眼结膜也可能充血变红。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症状,在极少数情况下,钩端螺旋体病可发展为重症,出现肺出血、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研究显示,人群对钩端螺旋体病普遍易感,但该病在年龄、职业和性别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病例主要发生在20-49岁的青壮年患者中,占发病总数的70%以上;职业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学生和从事野外作业的人群;男性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死亡风险发生在50-59岁的中年男性群体。
假如接触在雨后的积水,身体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专家表示,钩端螺旋体病经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康复。
如何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在暴雨天,非必要不出门。李凌华提醒,如果出门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水,在田间劳作、水上作业、野外游泳等,应尽量做好防护措施,如穿防水靴、戴手套等,避免在不明水质的水域中游泳。
同时,对于家养动物,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保持动物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老鼠等可能携带钩端螺旋体的动物。
专家还提醒,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可能受污染的物品或动物后。
鼠尿病通常指钩端螺旋体病
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
当前流行情况如何?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
近十年来,我国钩体病处于较低发病水平,年发病率基本维持在0.05/10万以下,以散发为主。
钩体病是怎样传播的呢?
人类接触了携带钩体的动物,或接触携带钩体动物尿液污染的疫水、土壤、食物后,钩体通过健康或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内,引起感染。
哪些动物会传播钩体病?
钩体病宿主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我国已从67种动物中分离到钩体,其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主要宿主动物包括黑线姬鼠、黄胸鼠等鼠类和猪、犬等家畜,它们可通过尿液长期排菌污染环境,成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 04 -
钩体病严重吗?有哪些临床表现?
钩体病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早期临床表现包括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特别是腓肠肌触痛,有的病例可出现呕吐、腹泻、皮疹、鼻出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咯血、肺出血、黄疸、皮肤粘膜广泛性出血、低血压、休克、肾功能衰竭、脑膜脑炎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 05 -
如何预防钩体病呢?
目前正值钩体病的高发季节,降雨量激增、台风和洪涝灾害是引起该病流行的危险因素。
钩体病的防控要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加强带菌家畜的管理,改放养为圈养,防止家畜带菌排泄物污染外界环境,对疑有钩体病的家畜进行隔离和治疗。
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改造疫源地,减少鼠类栖息场所,水稻收割前开沟排水,减少积水,或通过施用草木灰、石灰氮等肥料改善田水和土壤的pH值,或放干田水晒田等均可减少钩体感染。
对于屠宰场、肉类加工及家畜饲养场所,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此病虽然人群普遍易感,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经过及时、科学的治疗,绝大多数钩体病患者预后良好。同时,我国已自主研发钩体疫苗,目前不安排钩体疫苗的常规接种,发生钩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添加族叔微信好友
获取最新城市动态
平时遇见的各种
新鲜事儿、突发事儿、烦恼事儿
也欢迎大家第一时间告诉我们~
“天津族”整理自天津交通广播、华商报、潇湘晨报、羊城晚报、央视网、厦门广电、新民晚报、极目新闻、中国疾控中心、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