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孩子成才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过度使用孩子的记忆力,却忽略了另一项重要的能力:观察力。
观察力有多重要呢?它就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双眼睛。
带着这双眼睛去学习,孩子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才会主动地去思考,有所收获和进步。
![]()
反之,孩子就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已。
正是因为观察力如此重要,著名的科学家哥白尼才会说:“善于观察的人,绝不会是一个失败的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01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
既然观察力这么重要,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呢?
其实方法并不难,因为最好的观察课堂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大自然。
大自然包罗万象,而又千变万化,其中藏着太多值得孩子细心观察的事物了。
春天百花盛开,夏天枝繁叶茂,秋天落叶纷飞,冬天白雪皑皑。
![]()
孩子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只要我们有心,多带孩子接触自然,孩子就能观察到许多美好而又奇妙的事物。
不过,想要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除了大自然这个天然的素材库,我们还需要一些方法,让孩子有目的、有条理地去观察。
给大家推荐一本特别适合用来培养孩子观察力的绘本——《我家附近的野花》。
这本宝藏植物绘本,小样真的特别喜欢。自从买了这本书,只要一有时间,小样就会拉着我在家附近观察野花野草。
![]()
以前带他赏花,他看几眼就走了,现在却能盯着一株小草研究半天,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的发现。
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以前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小样还跟着书学会了如何细致地观察植物,如何做观察笔记,进步真的特别大。
![]()
02 如何带孩子有条理地观察植物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和小样从绘本里学到的观察方法。
这本绘本用一个小女孩跟着妈妈寻找种子的故事,介绍了16种常见植物的特征以及传播方式。
这些植物都生长在道路边、墙角下、水沟边,明明离我们很近,却又总是被我们忽略。
和我们的视而不见不同,绘本里的小女孩不仅会仔细观察每种植物,还会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变成一份植物科学笔记。
![]()
比如这种紫色的小花叫作“紫地丁花”,长在路边特别得不显眼。
![]()
小女孩仔细观察了紫地丁花的花瓣数量和形状,发现它有5片花瓣,左右对称,最下面的一片花瓣最大。
它的叶子是剑形的,不像黄鹌菜,叶子是锯齿状的。
紫地丁花的果实很有意思,呈三角状,椭圆形,里面挤满了小小的种子。
等到果实成熟时,种子会像豌豆射手发射子弹一样弹射出来。射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落户,生根发芽。
这类靠自己传播种子的方式,就叫作自力传播。其他植物的传播方式还有风力传播(蒲公英)、附着传播(车前草)、被食型(龙葵)等。
![]()
每一种植物,我们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部位,依次观察花、叶、茎、果实、种子、根。
可以观察它们的颜色、形态、气味,不同时间的变化。
有些植物还可以品尝味道,比如龙葵的果实是甜甜的,鼠曲草的嫩叶可以用来做青团。
像这样按顺序、有条理地观察植物,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很有收获了呢?
除了独立地观察植物,我们还可以把不同的植物放在一起做比较观察。通过搜索资料,拓展和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不知不觉,孩子就学会了探索式地深入学习。而这一切,都是从最简单的观察开始的。
03 自然科普,一定要兼具真和美
关于自然的科普启蒙,我给小样买过很多绘本和图鉴。我选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兼具真和美。
真指的是符合科学,不做过度的艺术加工。
美指的是笔触的细腻和画面的唯美。我希望小样通过阅读这类书,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的美,进而萌发对自然的兴趣。
这两点,《我家附近的野花》都做到了。
![]()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绘本的作者陈丽雅为了向孩子们传达大自然的真和美,花了非常多的心力。
不管是研读资料、去野外做实地调查,还是绘画工具的选择,画稿时反复地修正,还有很多细节和画面的设计,她都精益求精。
因此她的每一本作品都要耗费一年以上的时间。
这样精致的绘本,真的值的好好珍藏,陪孩子一读再读。
不管你是想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还是想让孩子感受自然的美,又或者是增长知识,做科学启蒙,这本《我家附近的野花》都会是很好的选择。
我是小样妈,复旦硕士,早期教育指导师,儿童阅读指导师,脑功能培训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著有《懂点心理学,育儿很简单》。
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高质量带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