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建筑故事
“红房子”里的故事
上海的女性朋友们一定听说过这家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因其屋顶采用了红瓦,它常常被我们亲切得称为“红房子医院”。
20世纪30年代末的西门妇孺医院正门
院内的两层小楼,摄于1930年前后
红房子医院是上海第一所妇产科医院,由美国传教士、女医师罗夫施耐德在清光绪十年(1884)创办。
纽约韦廉逊女士将自己数十年的积蓄捐赠给了这所医院,所以医院的原名译音为“玛格丽特·韦廉逊医院”。因地处西门外,后来又改名为“西门妇孺医院”。
西门妇孺医院门诊部旧影
19世纪初,中国在妇科、产科、儿科等方面的医疗技术相对落后,社会底层的女性只能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分娩,险象环生。后来,随着西方医学传入,西门妇孺医院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了。
院内的护士,照片摄于1930年前后
那时候,作为中国最大的妇科医院,“红房子”为落后的中国妇女健康领域带来了根本性改变。
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红房子”被日军占领,院舍基本毁于炮火,医护人员被迫撤离。第一位在西门妇孺医院担任科主任的中国人——王淑贞,在危急时刻,和同事冒着枪林弹雨,将残存的医疗设备搬到了徐家汇路上建立的临时医院,继续救死扶伤,坚持到了抗日战争胜利。
王淑贞
晚年仍坚持亲自查房的王淑贞教授
九十年代的红房子医院
1947年,王淑贞努力奔走,使西门妇孺医院完成了复院工作。在王淑贞的领导下,“红房子”声名日隆,誉满天下,最终和她的精神一起,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
2016年7月,红房子医院中的7号楼被公布为黄浦区文物保护点。
编辑 / 宗哲麟
来源 / 黄浦文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