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暑期来临,当你带着孩子踏上旅途,沉浸在美食与风景中,享受放松的亲子时光时,是否预料过会“水土不服”?
据统计,约有10%~40%的旅行者会遭遇“水土不服”的困扰,而这背后的罪魁祸首,正是旅行者腹泻。这种看似普通的肠道不适,轻则影响行程节奏、重则引发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01
旅行者腹泻俗称“水土不服”,大多发生在旅行第1周,随着旅行时间的延长,发生率逐渐降低。旅行者通常因摄入不洁食物、饮品或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染水源洗漱等原因而导致感染,也可因接触物表残留的病原体而间接感染。多数旅行者腹泻患者可以找到致病病原体,大部分的旅行者腹泻是由肠源性病原体引起的,入口的东西没把关,细菌、病毒、寄生虫可能组团来捣乱!其中,约80%~90% 的腹泻都是细菌在捣蛋!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这些 “肠道恶霸”,轻则让人跑厕所,重则引发高烧。更狡猾的是,它们还会拉帮结派——超过一半的患者肠道里能查出2种以上病原体!
![]()
02
不过,让旅行者疑惑的是:本地人吃了没事,为啥我吃了就腹泻?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肠道“水土不服”。初来乍到,旅行者对当地食物藏着的细菌、病毒等不耐受,会导致肠道菌群的紊乱,容易出现腹泻症状。而本地人长期居住于此,他们已经和本地细菌达成“和平协议”,对部分致病菌已经建立了一定程度的耐受,所以同样的食物对于本地人来说可能是安全的,对旅行者来说就不一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旅行者腹泻的确是一种肠道“水土不服”。
二是免疫力“掉线”。旅途劳累、熬夜、时差,都会让免疫力暂时“罢工”,给细菌可乘之机 。
03
预防“水土不服”的方法简单易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勤洗手。勤洗手是预防旅行者腹泻的基本措施。务必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如果因条件限制,身边没有肥皂或洗手液和水,可以选用酒精含量大于等于60% 的便携式湿巾进行手部清洁,以此最大程度减少手部病菌的留存。
![]()
二是注意饮水安全。建议旅行者选择饮用瓶装水,这类水经过了严格的生产与质量把控,安全系数高;或者将水煮沸后再饮用,高温能有效杀灭水中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或来源不明的水。
三是注意饮食卫生。在选择食物时,应优先挑选经充分烧煮的新鲜热食,严格遵循 “煮沸、煮熟” 这一科学的食用原则。高温烹饪能够有效杀死食物中的有害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尽量不要食用生冷食物,这类食物未经高温处理,病菌存活概率较大;街边小吃由于其制作环境、食材来源及卫生条件往往难以保证,也应谨慎选择,以免给肠道健康带来隐患。
四是增强免疫力。旅行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路途奔波、环境变化以及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极易导致旅行者精神和体力出现疲惫状态,使得身体抵御外界病菌侵袭的能力下降。因此,旅行者务必合理安排行程,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与调整,以此增强自身免疫力。
![]()
04
旅行中,如若发生“水土不服”也不要惊慌,科学应对有良方。旅行者腹泻的处理遵循两大原则:防止脱水,减轻腹泻、腹部痉挛和恶心的症状。对于急性腹泻或胃肠炎的旅行者来说,补充充足的液体,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大部分轻至中度的旅行者腹泻通过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液体即可改善症状。如果排便次数过多,出现脱水、发烧、剧烈呕吐、血便等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管药师 张雅兰/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艳军/审
来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编辑:陈沂、杨沛
一审:陈素玲
二审:黄新珠
三审:宁永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