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举行庆功会的时候,会有一对兄弟在这样的场合相认。
![]()
凑巧的是,他们二人的职务都是团级,这难道是亲兄弟的默契?
兄弟时隔20年再相见
事情发生在1953的年夏天,那时候朝鲜已经取得了胜利,战场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志愿军 137 师在临时搭建的帆布棚里举行了庆功会。
![]()
棚子里热闹得很,炮兵团长向守全此时却没有心思体会这份胜利带来的喜悦,他的注意力,全被现场一个叫做向守义的人给吸引走了。
向守义的目光落在了坐在他的斜对面,职务是步兵团政委的人身上,巧得很,他俩都是团级,名字还只相差一个字,要说没关系,那谁也是不信的。
这让向守全心里直犯嘀咕,这真的是他要找的人吗?
![]()
原来,庆功会刚开始的时候,师政委在介绍大家认识,提到了向守义的老家是在四川达县管村镇,这让向守全越听越耳熟,四川省达县,这不就是他老家吗。
名字相差一个字,老家的地方还一样,容貌也有点像,就是身高比他要高,向守义,会是他曾经的弟弟吗?
既然心里有了疑问,他就要求证是不是,向守全好不容易等到了宴会结束,他直接拉着向守义去下象棋了,顺便去问向守义的经历,是不是他想的那样。
![]()
向守义身形清瘦,戴副黑框眼镜,说话前总习惯推一推镜架,向守全看着他的小动作,问得不是很直白。
而是在帐篷里,炮弹箱拼成的棋盘上,向守全落下一个棋子的时候,看似随意的开口:“你小时候,家里是不是有口总掉提耳的铁锅?”
向守义捏着棋子的手顿了顿,也似乎是随口回答,“是啊,我家有这么一口锅,我爹背了好些年了。”
![]()
“那是不是过草地时,锅被弄丢了?”向守全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迫不及待的说出口。
“你怎么知道的?”向守义猛地抬头,神色惊讶,语气带着几分激动。
“我是你哥,你忘了之前我之前长啥样了?”向守全一把抱住向守义,眼泪一股股流在他身上。
向守义激动得眼睛都掉地上了,他想低头捡眼镜,眼泪却先砸在泥地上:“你是守金哥?”
![]()
“是我,守银,哥找了你二十年啊!”
这场相隔了二十年的相认,让兄弟俩的思绪都不由得回到了过去,那时候,他们还不叫向守义和向守全,而是用着俗气却偏偏寄托着父母之爱的名字,向守金和向守银。
向家的曾经
向守金和向守银家一直很穷,还经常受当地有势力的人欺负。
![]()
所以红军来到四川达县时,哪怕向守金才14岁,看见红军是好人,能把地主家的余粮分给他们,就敢拉着父亲和弟弟跟着红军闹革命。
参军那天,守金把自己的麦饼掰了一半给弟弟,”等参了军,咱们再也不用过得那么苦了,哥带你回家种玉米。“
谁也没想到,此去竟然相隔了几十年才见。
因为部队的整编,父子三人在不同的岗位工作,相隔一方。
![]()
守金进了作战连,守银成了卫生队的看护员,父亲向以贵则背着那口独特的铁锅去了炊事班。
一开始一切都还好,只是后来红军开始过草地,向以贵被打死了,向家的兄弟两个也从此失散。
守金知道了父亲身亡的消息时,疯一样的返回草地,只看到那口熟悉的铁锅歪在泥里,老乡说父亲倒下时,手里还攥着块刻着 “金”“银” 的银元。
![]()
守金把银元贴身藏了一夜,第二天改了名字,他对班长说:“我以后不叫守金了,叫向守全,守住全家的全。”
而守银后来才知道父亲去世,他在雪山冻掉了三根手指,神志不是很清醒,没办法再做医护,只好转行做政工,改名向守义,道义的事。
守金和守银并不知道对方改了名,他们失散后,都是按照原名来找对方。
![]()
守全在冀南托人带信,信封上写着 “找达县向守银”,守义在太行军区办快报,每期都留个小角落登寻人启事,可都无济于事。
不过,两人都不相信对方去世,只是觉得是自己找的还不够努力,他们寄出的信就算石沉大海,但是只是在激励自己要更努力的打敌人,升到更高的位置。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东北打到海南,守全的炮越换越重,从卫生队到政工岗位,守义的左手子越来越稳。
![]()
1950 年,他们先后跨过鸭绿江,在几百里战线上各自奋战。马踏里东山战役时,守全的炮弹精准覆盖美军阵地,守义的步兵团冲锋在前。他们听着相似的炮声,却不知道彼此就在同一个战场。
庆功会上的相遇,像钥匙插进锁孔,二十年间的空白忽然被填满,两人这几十年所有的委屈、思念,都化作了重逢的喜悦。
抗美援朝结束后,向守全调任广州军区炮兵司令部,后定居广州,向守义转业到吉林省化学工业总公司,在长春扎根。
![]()
相隔数千里,他们却把分离的二十年,变成了余生的紧密牵挂。
每年春节,哪怕话费很贵,两家人也必通长途电话。
守全总让孙子把广州的荔枝、龙眼寄去长春,守义则托人捎来东北的人参、木耳。
1986 年,他们带着家人回达县,在父亲牺牲的草地旧址前,把那两半合璧的银元放在前面。
![]()
守义对儿子说:“你大伯当年在朝鲜给我夹泡菜的样子,跟小时候分麦饼一模一样。”
守全晚年在教育儿孙时,指着全家福里的弟弟:“他左手写字比右手还工整,当年在雪山冻掉三根手指,硬是没吭声。”
向守义活到 2000 年,82 岁临走前,给广州打电话:“守全,咱爹要是知道我们现在的造化,估计会很高兴。”
![]()
向守全没有回应,只是之后对弟弟的家人更多了几分关心,他在2007 年离世时,还念叨着要去长春看弟弟的孙子。
从长征路上的失散,到朝鲜战场的重逢,再到见证中国从战火纷飞走向繁荣稳定,这对兄弟的人生,是千万家庭的缩影。
![]()
他们守住的不只是彼此,更是父辈投身革命时,对 “家” 与 “国” 最朴素的期盼。
那些藏在铁锅、银元、伤疤里的记忆,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一个民族在苦难中坚守的见证。
参考资料:
《党史博览》 2003年11期——相逢在朝鲜战场上的红军两兄弟
《吉林省志(1986~2000)•人物志》立传人物收录原则和标准公示公告,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6-12-21 15:20:00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