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很多人不信这句话的真实性,因为很多行业都需要各种专业知识,而且不少行业显得十分高大上。
其实人首先就是一个人,其次各种工作,才赋予了这个人的社会属性。也正是各种不同的工作,才把人划分成了三六九等。
但说到底,人不就是人吗?哪个人能够躲过生老病死的循环?天王老子碰上感冒发烧,他也得流鼻涕打喷嚏。别看这人是个大将军,遇到婆媳矛盾的时候,他也得两眼抓瞎,这就是现实。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既然人类世界是个草台班子,那么历史的偶然性就会非常明显。那些宫斗剧、历史剧,其实都不真实,真实的情况是,你可以谋划,但最终结果往往是偶然的。作为一个人,你也不得不向这种偶然的结果妥协,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其实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偶然性。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对于沙俄在1858年到1860年为何不费一兵一卒,就从清朝手里夺走100万平方公里的事情,也能理解了。
当时沙俄不具备在东方作战的条件
1858年沙俄是什么情况呢?1853年到1856年这几年,沙俄和英法土等国,正在打克里米亚战争。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举手认输,他们损失了50多万大军,以及几乎全部海军力量。这导致沙俄的青年军官几乎断层了,可动用的军队,其实也不多了。
毕竟1853年时沙俄的总兵力在100万人以内。其中50多万人丧生了,剩下的军队需要驻守在全国各地,真正能抽调出来打仗的压根就不多。
再说了,刚刚打了一场大败仗,沙俄正处于低迷期,全国上下都没有心情去打另外一场大仗。毕竟士气不足,根本打不赢。
所以,1858年,沙俄不具备和清朝正面开战的条件。
那么当时沙俄在远东有多少人马呢?据统计,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1853年到1856年与英法联军交战的时候,手里只有几艘战船以及几百人。
到了1858年,穆拉维约夫手里能调动的兵马,也不足1000人。就这点人马,想要和清朝正面开战?这不是开玩笑吗?
有人说,难道沙俄不会出动援军吗?当然可以,但问题是,沙俄的援军怎么来呢?那时候可没有铁路,就连蒸汽机才刚刚用在船上,走海路也要好几个月。等到沙俄的援军来了,黄花菜都凉了。
再说了,沙俄当时也调动不了多少军队到东方,如果把老本搭上,那他们的老家极有可能被人给一锅端了,根本划不来。
沙俄觉得清朝应该不敢反抗
沙俄在讨要这些土地的时候,也曾经简单做过调研,他们发现,那时候的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是最好拿捏的时候。
当时清朝的南方,还处于和太平军正面交锋的状态,清朝训练出来的新军,基本都在南方作战。只有很少一部分主力在北方保卫都城。
此外,清朝当时正在和英法联军打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势头上来看,清军根本不是英法联军的对手。
俄国人和英法一样,都是洋人,因此沙俄当时觉得,完全可以狐假虎威一把,用洋人的威严来逼迫清廷。
你想啊,英法联军那么厉害,那沙俄也是从欧洲过来的,也是洋人,看样子也很厉害。得罪不起英法联军,那自然也得罪不起沙俄啊。
而且,为了防止清朝反抗,沙俄还做了一手准备,他们是当中间人来的!原来他们不是入侵者,是来调停战事的。
这么一来,就算清朝想抗击俄军,也找不到人啊,人家只派了使者过来劝和,你能有啥办法?只不过劝和的时候,坑了清朝一把罢了。
赌一把?管他呢,反正赌输了也不亏
事实就是如此,沙俄当时根本没条件在东方作战,就那1000多号人,真要和清朝打起来,根本不够玩的。
清朝虽然衰败了,但还不至于被1000多人的队伍打得割让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地步。更何况,当时沙俄所处的位置,是清朝的主场。
沙俄后勤支援根本来不及,但凡清朝了解这一点,他们就不可能白白割让这么多土地。所以说,沙俄就是在赌,他们赌清朝的消息闭塞,不知道沙俄的深浅,更不知道沙俄在西方刚刚打了一场大败仗,根本没实力东征。
对沙俄来说,这种威胁几乎是没有成本的。因为沙俄从始至终,都没有出动过一兵一卒,纯粹就是在谈判桌上乱喊价。
其实他们也在考虑后果,赌输了咋整。输了就输了呗,反正他们又不吃亏。难不成清朝不给沙俄土地,反倒能侵略沙俄的地盘吗?这是不可能的。
为啥不可能?因为清朝自己的地盘都快管不住了,根本没机会开疆拓土。而且沙俄在东方的领土,当时绝大多数都是苦寒之地,对清朝没有任何吸引力。哪怕是英法联军来了,都连连摇头,觉得占了这些土地没啥前途。
事实也是如此,甭说这些外人了,就连俄国人自己,其实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占领这么大的西伯利亚。这地方又不能种庄稼,又不能放马牧羊。
当时沙俄之所以占这么大一块苦寒之地,一来是为了体现他们大国的身份,二来是为了从陆地上向东、向南侵略的时候,能够有一块跳板。
他们当时也不知道西伯利亚有这么多石油和天然气,纯粹是撞了大运了。这不也有赌的成分在里面吗?
结果沙俄赌赢了
俄国的运气向来都不差,虽然比较残忍,但这是事实,我们需要面对这个事实。在穆拉维约夫赌清朝官员不敢反抗的时候,他们也提心吊胆,结果他们赌赢了,清朝官员就是不敢和俄国人硬刚,最后还是服软了。
类似的事情,在1864年再次上演。当时沙俄在入侵新疆地区,不管清朝官员在谈判桌上怎么说,沙俄都寸步不让。他们只给出一个方案,那就是俄军的脚步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俄国的领土。结果没办法,清朝再次服软认输,把西北的大好河山再次割让给了俄国。
1881年沙俄再次割走外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时候也是一样,那时候沙俄刚刚和奥斯曼土耳其打完,压根没能力再跑到东边打一仗。但凡清朝那边强硬一点,让左宗棠出兵威慑一下,沙俄就不敢造次了。结果沙俄在谈判桌上稍微强硬一些,清朝的使者就服软了。
事情就是这样,沙俄凭借一次次豪赌,从东方拿走了大量的好处。事后他们总结出了一个经验,不管现实中有多落魄,在谈判桌上一定要强硬,尤其是在和东方人谈判的时候。只要你强硬起来,他们就会服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