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勺的消毒和存放需遵循严格的食品安全规范,确保其卫生安全,防止交叉污染。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行业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一、消毒操作规范
![]()
消毒方式选择
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有效氯浓度≥250mg/L,浸泡≥5分钟;二氧化氯浓度100-150mg/L,浸泡10-20分钟
化学消毒后需用流动自来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蒸汽/煮沸消毒:温度100℃,持续≥10分钟,确保分餐勺完全浸没或蒸汽穿透
红外线/热力消毒:温度≥120℃,持续≥10分钟,消毒前需确保分餐勺干燥,避免水分滞留影响效果
洗碗机消毒:需验证设备消毒效果,温度和时间应符合GB 14934要求,优先选择带温度监控功能的设备
物理消毒(首选):
化学消毒(限用场景):
消毒流程步骤
![]()
预处理:刮除食物残渣→含洗涤剂浸泡(5-10分钟)→刷洗→冲洗
消毒后处理:沥干或烘干,禁用抹布擦拭(防二次污染)
二、存放管理要求
![]()
专用保洁设施
消毒后分餐勺须存放于带门密闭保洁柜,柜内配备不锈钢货架,离墙≥10cm,避免叠放
保洁柜需贴“已消毒”标识,定期清洁消毒(建议每周1次)
分类与隔离
分区存放:未消毒/已消毒分餐勺严格分开放置,保洁柜不得存放杂物
独立管理:公勺应与私勺分开清洗、消毒、存放,避免混用
️ 三、材质与标识规范
![]()
材质安全
分餐勺需符合食品级不锈钢(如304/316) 或耐高温陶瓷,满足GB 4806.1食品安全标准
公勺长度应比私勺长3-5厘米(如私勺15cm,公勺18-20cm),便于识别
标识与颜色
公勺需标注“公勺”字样,颜色宜选红色或白色,与私勺(黑色/原木色)形成鲜明对比
带挂钩设计防滑落(尤其汤勺)
四、人员管理要求
![]()
操作规范
接触消毒分餐勺前需洗手消毒,佩戴专用手套(颜色区分)并定期更换
取用分餐勺时整筐提取,避免手部直接接触
卫生监督
每日晨检:操作人员健康状况(发热、伤口等暂停工作)
定期检测:每月快速检测阴离子洗涤剂残留及微生物(如大肠菌群)
⚠️ 五、特殊场景要求
大型聚餐/火锅店:
需额外配备生熟专用公勺,避免交叉污染;每道菜配独立公勺,一菜一勺分餐勺更换:
使用中被污染或混用后立即更换,回收后单独清洗消毒
分餐勺消毒参数对照表
![]()
总结:关键合规要点
消毒优先级:物理消毒 > 化学消毒,避免化学残留风险
存放核心:密闭保洁柜 + 分类隔离 + 标识清晰
材质标识:公勺长度≥18cm、红/白色标识,材质符合GB 4806.1
人员操作:取用不接触勺体,污染即更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