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美国的出口经济构成里也有所谓的出口“三架马车”,和“新三样”之类的说法!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与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额预计达到1.7万亿欧元(约2万亿美元),平均每天的交易额就在46亿欧元上下。
其中,美国对欧洲出口规模最大的产品有原油、药品、飞机、汽车以及医疗设备,而欧洲对美国出口规模最大的产品包括药品、汽车、飞机、化学品、医疗器械和葡萄酒及烈酒。
现在欧盟全面开放市场后,让我们来看看谁将受益显著:
一、美国对欧出口显著受益的核心行业
(1)能源产业:全球赢麻中!战略性能源采购的最大赢家
首先是液化天然气(LNG):欧盟承诺未来五年内额外采购 7500 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其中 LNG 占比超 60%。
美国是全球最大 LNG 出口国,其页岩气开采成本优势显著(约 2.5 美元 / 百万英热单位),这将进一步挤压俄罗斯在欧洲市场的份额,直到完全替代。
美国能源巨头切尼尔就计划在 2026 年前将对欧 LNG 出口量提升至每年 800 亿立方米,占欧盟进口总量的 25%。
其次是原油与成品油:欧盟对美原油进口依赖度已从 2020 年的 12% 升至 2024 年的 18%,协议后可能突破 25%。
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的轻质原油(WTI)因含硫量低、炼化成本低,在欧洲炼油厂中更具竞争力,而且美国还恢复了雪佛龙在委内瑞拉的开采牌照,那里的轻质原油成本更低!
(2)高端制造业:绝地反击时刻
核心就是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尽管欧盟对美汽车关税维持 10%,但协议取消了部分零部件关税(如发动机、变速箱),使美国车企在欧洲组装成本降低约 8%。
据此,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的本地化率预计将从目前的 45% 提升至 2026 年的 65%,并持续利用关税优势冲击欧洲电动车市场。
其次是航空航天:波音 737 MAX 和 787 机型在欧盟市场的关税从 3% 降至零,叠加欧盟对空客 A320neo 的反补贴调查,波音有望在 2026 年前夺回欧洲窄体客机市场 35% 的份额。
(3)农业与食品:市场准入突破与配额扩张协同
传统王者是大豆与玉米:根据协议,欧盟或将美国转基因大豆进口配额从 2024 年的 500 万吨增至 2026 年的 800 万吨,美国中西部农场主每吨出口利润可增加 15-20 美元。
牛肉与乳制品:欧盟对美国牛肉的关税如果从 20% 降至 12%,威斯康星州乳业联盟预计此举会在 2026 年对欧奶酪出口量将翻倍至 40 万吨。
(4)半导体与数字服务:以美为准
芯片制造设备:协议明确半导体设备关税豁免(如应用材料的刻蚀机、Lam Research 的薄膜沉积设备),美国企业在欧盟晶圆厂设备采购中的份额有望从 2024 年的 58% 提升至 2026 年的 70%。
云计算与数据服务:美国要求欧盟在数字税问题上让步,亚马逊 AWS 和微软 Azure 在欧盟公共云市场的份额已达 62%,协议后可能进一步挤压欧洲本土企业如 OVHcloud 的生存空间。
二、对中欧贸易的影响
(1)直接竞争领域市场份额或受影响
新能源汽车:美国电动车在欧盟市场的关税优势(15% vs 中国 38.1% 反补贴税)可能导致中国车企市场份额从 2024 年的 12% 降至 2026 年的 8%。
光伏组件:当前美国光伏本土化制造呈现三个显著特征:首先是以政策补贴为主要驱动力,企业投资决策与税收抵免政策高度绑定;其次是采取"抱团"发展模式,不同环节企业通过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第三则是人为干预,用把控行政审批端的方式来对新能源项目进行“选择性放行”。
在最近,美国 First Solar 公司凭借薄膜技术和关税优势,已经在欧盟光伏招标中的中标价格比中国企业低 7-10%,现在协议落地后,可能挤占中国企业 30% 的市场份额。
(2)供应链重构的隐性风险
欧盟在美国这里亏的钱,必然要从其他市场找回来!
典型的方法,就是明确友岸外包:欧盟 “供应链韧性法案” 要求 2027 年前将关键原材料(如稀土、锂)的第三方依赖度降至 65% 以下(白名单以外)。
其次,就是建立技术标准壁垒:美欧计划联合制定 AI 伦理标准和量子计算协议,中国企业若无法通过相关认证,可能被排除在欧盟公共采购项目之外。
然后,还有特色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计划 2026 年起对进口钢铁、铝征收碳关税,中国出口欧洲的钢铁产品成本将增加约 120 欧元 / 吨。
以及,数字税与数据本地化要求:欧盟对美国科技巨头征收的数字服务税(DST)可能面临停滞,但损失部分或扩展至中国企业!
三、未来趋势与不确定性
虽然,美欧达成了贸易协定,但这个协定非常粗糙,很可能面临日本一样,达成了协议,但执行时一堆问题,甚至各说各话!
比如,美国可随时利用 “国家安全例外条款” 随时恢复钢铝关税(目前维持 50% 税率),欧盟则可能通过碳关税等非关税措施进行反制。这种 “关税 - 非关税” 的交替施压将成为常态,其核心还是协议缺乏细节!
但对我们而言,还是需密切关注美欧在 AI、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的标准制定进程,这有可能是个关门标准,目的就是把我们排斥在世界主流标准以外,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很可能在未来将我国企业的生成式 AI 模型列为 “高风险” 类别。
此外,据麦肯锡预测,2026-2030 年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将经历 “区域化重组”,中国对欧出口的中间品占比可能从目前的 38% 降至 30%,但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占比将从 22% 升至 35%。
若美国在 2026 年大选后调整对华政策,可能还会要求欧盟在 5G、半导体等领域进一步 “去东大化”。我们需提前布局与中东、拉美等地区的技术合作,建立一带一路的兼容性技术标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