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咱们苦“假景仙侠”久矣。
苦于那种悬浮在绿幕前的尴尬演技,苦于千篇一律的“工业糖精”式布景,更苦于那种把观众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的“三毛特效”。
我们几乎快要忘了,真正的“仙气”应该是什么味道。
直到《凡人修仙传》开播,用贵州和新疆真实的山川湖海,给了整个行业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口气,咱们憋了太久了。
它戳破了一个皇帝的新衣:原来,征服观众的,从来不是更虚无缥缈的特效,而是更脚踏实地的真诚。
当镜头里不再是廉价的塑料假山,而是荔波小七孔氤氲着水汽的真实石阶;当角色御风而行,背景不再是模糊的贴图,而是新疆广袤无垠的壮丽河山。
那一刻,所谓的“仙侠世界”,才终于有了可以呼吸的空气。
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洗眼”,更是一种对审美的拨乱反正。
我们被那些流水线作品投喂了太久,以至于都快接受了“仙侠剧=影楼风+抠图”的设定。
《凡人修仙传》的出现,就像一个沉默寡言的实干家,直接把作品拍在你面前,告诉你:看,这才是对“仙风道骨”四个字最起码的尊重。
而杨洋,这次也确实让人惊喜。
很多人说他终于不“油腻”了,变得正气凛然。我想,这绝非偶然。
一个演员,当他身处一个虚假、空洞的绿幕环境中,他的表演很难不悬浮,不“端着”。因为他需要凭空想象一切,需要用力过度去填补环境的苍白。
可当他真正站在万壑千岩之间,感受着风的吹拂和脚下土地的坚实,他的表演自然会沉下来。
是真实的环境,洗去了他表演中多余的浮沫,让他找到了“凡人”韩立应有的质朴与坚韧。
这才是最高级的“人景合一”。
当然,我们都懂,实景拍摄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更不可控的天气,更艰难的跋涉与后勤。它笨重、辛苦,远不如在恒温大棚里敲敲键盘来得轻松。
但这种“笨拙”,恰恰是今天这个追求“短平快”的时代里,最稀缺的匠心。
它代表着剧组的态度,代表着对观众最基本的诚意。
就像《司藤》带火了云南,《东宫》让人看见了隔壁的绝美风景一样,《凡人修仙传》的实景,不仅仅是背景板,它本身就是角色,是叙事的一部分。
它用沉默而强大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凡人逆天改命的故事,必须发生在一片真实、厚重、有生命力的土地上。
这,或许才是《凡人修仙传》开播仅三集,就足以让无数“流水线”作品汗颜的根本原因。
它打的不是谁的脸,它打的是那个敷衍、浮躁、不再尊重观众审美需求的创作风气。
你呢?是被这片真实的风景打动,还是更看重其他?聊聊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