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83岁老汉卖自行车,要IPO

0
分享至



折叠车王勇闯港股

作者 |余寒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中国折叠自行车领域里的“隐形冠军”,要上市了。

近日,投资观察网获悉,深圳市大行科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行”)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这家曾因“一秒折叠”技术风靡欧美市场的企业,或将成为“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股”。

这家“车企”背后的缔造者是一位“超龄创业者”——83岁高龄的董事长韩德玮博士。这位曾以合著《激光手册》奠定学界地位的激光物理学巨擘,在40岁的人生分水岭毅然转向实体制造业,选择从香港一间小屋开始创造出他的“折叠王国”。历经四十年深耕,韩德玮已将大行打造为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当之无愧的“龙头”。

“王者”的底气源自强劲的增长曲线。

第三方权威数据显示,大行目前以36.5%的市占率稳居中国折叠自行车零售市场榜首。最新业绩成为冲击上市的核心支撑:2025年1月到4月,大行净利润同比暴涨69.3%,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尤其是数字化转型成果非常亮眼——线上直销收入三年(2021-2023)复合增长率(CAGR)达166.1%。从深圳华强北的作坊式工厂,到全球销量突破2000万辆的行业龙头,大行的IPO之路,既是中国制造升级的缩影,也折射出城市骑行赛道的新变化。

但亮眼的增长数据背后,日益提升的代工依赖、核心海外市场的收缩、叠加行业天花板隐现,也为此次IPO增添了许多挑战。

大行的故事,要从1975年全球石油危机说起。

当时还在加州理工学院当教授的韩德玮,看着街上人们把自行车塞进汽车后备箱的场景,突然萌生一个颠覆性的想法——“为什么不能让自行车自己折叠起来?”这个看似简单的疑问,最终改变了全球出行方式。

1982年,40岁出头的韩德玮在香港一间从台湾收购的旧工厂里,造出了第一辆大行折叠自行车。这辆采用航空铝合金车架的“初代作品”,折叠后体积仅0.3立方米(相当于普通自行车的三分之一),重量12公斤,单手可拎上地铁,15秒内完成折叠操作。更关键的是,它在台湾首年销量突破6000辆,直接为大行打开东南亚市场。

彼时,东南亚快速城市化催生了“最后一公里”的需求,而台湾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则为大行提供了供应链支撑。这种“市场空白+制造红利”的双重机遇,让大行迅速占据先机。

韩德玮的商业嗅觉堪称一绝。面对90年代国际巨头的垄断,他反其道而行之,在自行车领域玩起“错位竞争”:避开与传统自行车的正面竞争,专注折叠技术的迭代。

1984年推出的“一秒折叠”专利,通过双铰链设计与磁吸锁定系统,将折叠效率提升200%(从30秒压缩至1秒),同时实现车架强度提升40%、重量减轻25%,定价较欧美竞品低30%,形成“性能领先+价格优势”的双重壁垒。

当国际品牌聚焦高端商场时,大行精准切入通勤刚需场景。其模块化设计使维修成本降低60%,密封轴承系统延长3倍使用寿命,这些创新让大行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在短短三年内,迅速攀到17%。

但韩德玮并没有急于扩张,而是选择回到深圳华强北,用“作坊式生产”打磨工艺——每辆车的折叠关节要经过10万次开合测试,车架焊接误差不超过0.1毫米。

这种“慢生意”策略,让大行躲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当欧美自行车品牌因成本压力裁员时,大行已将生产基地迁至东莞,成本降低30%,却保持了德国TÜV认证的质量标准。2015年,公司对“一秒折叠”进行了重大升级,将折叠时间从30秒压缩至1秒,这项专利至今仍是行业标杆。

在折叠自行车领域摸爬滚打40多年,大行早已成为行业龙头。

翻开大行的产品手册,70多款车型密密麻麻排开,价格从几百块的入门款到上万的高端款全覆盖。有通勤族爱买的14寸迷你折叠;有带娃家庭看中的可变形儿童车;还有户外玩家酷爱的24寸电助力车,以及自研的折叠电池包能跑50公里。大行的研发中心每年推12款新品,其中6款都能成为爆款,这节奏比不少手机厂商还快。

卖货的渠道也与传统品牌不一样。

当别人还在依赖门店销售时,大行早就在抖音直播间玩出了新花样。去年双十一,大行和头部主播合作的限量款折叠车,不到一分钟就卖断了货,直接带火线上销售,当年线上营收就破了亿。

目前大行的线上布局分为三块:京东天猫稳住基本盘,拼多多啃下沉市场,抖音专门造爆款。三年下来线上收入翻了近两番,今年前四个月线上渠道贡献了38%的营收。更绝的是,用户在直播间吐槽“折叠速度不够快”,大行转头就推出0.9秒磁吸折叠的电助力车,上市首月线上就卖了14%的份额。

在生产端大行也下了大功夫。公司将广东的工厂改成模块化生产单元。这样订单一来,系统便能马上联动供应商调配件,自行车热销款补货从45天缩短到18天。去年双十一预售,代工厂接到订单24小时内就开动,保证了爆款不断货。这些策略使其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也稳住了毛利率。

财务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2年到2024年,大行营收从2.54亿元人民币涨到4.51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33.1%。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1.85亿元人民币,同比涨了46.8%,净利润更是暴涨69.3%,这增速在制造业里绝对算得上亮眼。

不过亮眼数据背后也有隐忧。

大行的代工占比从2022年的29.5%飙到现在的55.5%,北美及欧洲市场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约22.4%显著下降至2024年的约6.6%,线下门店还因为线上特供款便宜23%,出现客流涨但成交达不到预期的情况。

面对这些隐忧,83岁的韩德玮展现出了老牌创业者的稳健。他一方面通过“技术降维”巩固基本盘,推出“轻量级电动折叠车”e-DAHON;另一方面加速布局B端市场,与顺丰、京东物流合作开发“商用折叠车”。

但问题在于,电动化转型需要巨额的研发投入。若此次港股上市成功,能否将资金高效转化为技术壁垒,将决定大行能否顺利突破“中年危机”。

36.5%的市占率,让大行稳坐中国折叠自行车零售市场的头把交椅。

尽管如此,作为中国老牌自行车企业,此次冲刺港股上市,表面看是资本市场的热闹事,实则是企业在行业变革关键期的"“关键一战”。

国内市场是大行的“大本营”。2024年中国折叠自行车零售市场规模达82亿,大行贡献了其中相当一部分,远超其他品牌。能站稳脚跟,靠的是“技术下沉”——把原本用在高端车型的“一秒折叠”“磁吸锁定”等技术,标配到1500元左右的亲民款上,比同价位竞品操作快好几倍;再加上自产核心部件的供应链优势,成本比行业平均低18%,价格战打得更有底气。

不过头把交椅也不好坐。高端市场被英国品牌Brompton用“手工折叠+复古设计”占据高端显著市场份额,用户多为“有钱又爱骑行”的中产;低端市场则被一些电商平台淘的白牌产品以“超低价+直播带货”的方式疯狂收割。2024年中国折叠自行车零售市场整体增速达28%,而大行公司该年营收同比增长6.8%。这种“中间高、两端低”的市场结构,像把双刃剑——既避开两头竞争,又可能被两头挤压。

此次上市,大行计划募资约15亿港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向:

一是电动化转型。大行计划投6亿港元资金用于研发“E-DAHON”系列电动折叠车,目标是两年内把电动产品营收占比从现在的8%提升到30%。虽然目前已经推出首款电动折叠车,但3999元的定价比白牌产品还是贵了不少,如何平衡性能和成本是道坎;

二是海外建厂。大行计划投4亿港元资金在越南、印度建新厂,降低对广东工厂的依赖。资金可以用来升级设备、培训工人;

三是数字化升级。剩下的5亿港元资金用来优化“Dahon Direct”线上平台,比如用AI分析用户骑行数据推荐车型,开发AR试骑功能。2025年前四个月线上渠道贡献了38%的营收。然而,正如其在招股书“风险因素”部分所提示的,公司面临线上客户忠诚度及重复购买率方面的挑战。这也促使大行计划投入更多技术资源以提升用户粘性。

当然,对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说,给大行带来的挑战也是不小的。

现在,电动化赛道挤满了玩家,除了传统的自行车品牌,甚至小米生态链的企业都来抢饭碗,在电池技术、渠道上这些企业呈现了很多优势;此外,国际品牌也开始“下沉”,Brompton推出2999元的入门款,用“英国设计+中国制造”压价;最后,资本市场的耐心也一大隐忧,港股现在更青睐“高成长+高壁垒”的制造企业,大行的传统业务增速在逐步放缓到,如果电动化转型不及预期,预估其估值将不会太乐观。

对于83岁的韩德玮来说,这次上市是他创业四十年的“大考”。从激光物理学家到“折叠车大王”,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值得敬佩,但同时,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新浪潮,大行又不得不“快马加鞭”——用资本加速技术迭代,用数据重构用户关系。

市场的残酷在于,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永远的进化。此次IPO的成败,或许将决定大行的未来。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李嘉诚曾和梁洛施私下做交易,不把3个孙子纳入李家,是一种算计

李嘉诚曾和梁洛施私下做交易,不把3个孙子纳入李家,是一种算计

娱乐团长
2025-11-09 14:33:37
最终,万科只成全了一个人

最终,万科只成全了一个人

首席人物观
2025-11-10 15:03:18
美国30年为何没下死手?奥巴马揭开真相:是中国人没给机会

美国30年为何没下死手?奥巴马揭开真相:是中国人没给机会

普览
2025-11-10 00:34:31
王心凌再回应与吴克群绯闻:他一直都是我很好的朋友

王心凌再回应与吴克群绯闻:他一直都是我很好的朋友

半岛晨报
2025-11-10 17:50:56
张雪峰现身伍佰演唱会,妻子靠肩上侧颜很美,甜蜜互动像极了热恋

张雪峰现身伍佰演唱会,妻子靠肩上侧颜很美,甜蜜互动像极了热恋

阅尽
2025-11-10 13:31:22
李连杰最近逆生长,容颜从老到年轻给普通人哪些启示,放松很重要

李连杰最近逆生长,容颜从老到年轻给普通人哪些启示,放松很重要

呼吸科大夫胡洋
2025-11-09 13:10:15
还差34场,成历史首人!这就是你该拿总冠军和3亿顶薪的原因

还差34场,成历史首人!这就是你该拿总冠军和3亿顶薪的原因

毒舌NBA
2025-11-10 21:02:16
台风携手冷空气!广东最低气温重回“1”字头

台风携手冷空气!广东最低气温重回“1”字头

广东发布
2025-11-10 19:36:17
赢球还是错!威少轰24+9立刻被踢到替补,队友嫉妒他,球队排挤他

赢球还是错!威少轰24+9立刻被踢到替补,队友嫉妒他,球队排挤他

嘴炮体坛
2025-11-10 16:30:15
五角大楼彻底懵了!大陆不动一兵一卒,竟让日本自卫队军官零距离参观解放军军营

五角大楼彻底懵了!大陆不动一兵一卒,竟让日本自卫队军官零距离参观解放军军营

健身狂人
2025-11-08 06:03:18
卫健委通报医院回应,当事人报警,涉事副院长与女医生将被问责

卫健委通报医院回应,当事人报警,涉事副院长与女医生将被问责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08 05:57:56
《水浒传》骗了我们几百年:宋江征方腊?他连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水浒传》骗了我们几百年:宋江征方腊?他连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长风文史
2025-11-10 14:38:16
特朗普41岁次子讲述原生家庭:父亲定下六不准,母亲“又美又凶”

特朗普41岁次子讲述原生家庭:父亲定下六不准,母亲“又美又凶”

法老不说教
2025-11-07 15:24:59
中国电信的5G-A套餐来了!下行2000M,上行200M,流量100GB起步

中国电信的5G-A套餐来了!下行2000M,上行200M,流量100GB起步

通信老柳
2025-11-10 18:54:23
1960年,赵一曼的儿子给毛主席寄了封讽刺信,主席看后回复6个字

1960年,赵一曼的儿子给毛主席寄了封讽刺信,主席看后回复6个字

博览历史
2025-11-09 20:20:03
广东:电费调整通知!

广东:电费调整通知!

东莞好生活
2025-11-10 09:38:27
青岛抢签,谢晖加入?正式官宣,45岁名帅上任,38岁前国脚任助教

青岛抢签,谢晖加入?正式官宣,45岁名帅上任,38岁前国脚任助教

体育有点水
2025-11-10 14:35:55
日本高官发出威胁,中日未来若开战,核武或许是唯一选择!

日本高官发出威胁,中日未来若开战,核武或许是唯一选择!

通文知史
2025-11-09 20:45:02
武大“永远的校长”刘道玉去世,他被免武大校长的真实原因解禁

武大“永远的校长”刘道玉去世,他被免武大校长的真实原因解禁

神州扫描
2025-11-10 09:58:55
瑟尔斯基宣布控制住红军城局势,歼敌3万多人,425团表现出色

瑟尔斯基宣布控制住红军城局势,歼敌3万多人,425团表现出色

环球热点快评
2025-11-10 08:41:36
2025-11-10 22:23:00
投资家 incentive-icons
投资家
专注于中国股权投资市场
5022文章数 627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促进民间投资,国办最新发声!

头条要闻

绝味鸭脖的"标价套路":半斤鸭舌89元 俩鱿鱼卖人28元

头条要闻

绝味鸭脖的"标价套路":半斤鸭舌89元 俩鱿鱼卖人28元

体育要闻

战绩崩盘!东契奇交易余震撕裂独行侠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游戏
旅游
房产
本地
手机

异世界火车生存游戏《虚空列车》1.0版正式上线

旅游要闻

黔东南:擘画新篇 景区联动改革引领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手机要闻

2亿像素旗舰主摄同档无敌!vivo Y500 Pro发布:1799元起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