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蓬溪、大英、射洪、威远,五个县143个镇的日子在变。清晨六点,竹筐里的黄瓜带露水,茄子挂白霜,菜市场早支棱起来。
![]()
中午小饭馆飘回锅肉香,吃饭的多是送娃的老人、收工的庄稼汉。下午茶馆里麻将响,盖碗茶配着“老王家儿子在广东挣钱”的闲嗑。日子慢得踏实,可这两年大家心里犯嘀咕——镇上超市还是十年前模样。
货架摆着油盐酱醋,年轻人都往成都、重庆跑,留下的多是带娃老人。卖化肥的李叔直叹气:“现在化肥卖不动,村里种地的年轻人少喽。”产业太单一,钱袋子鼓不起来,年轻人留不住,这是明摆的问题。
有人说学大城市搞高科技,可大厂看不上这儿;有人说搞旅游,山水别处也有。
![]()
答案其实就在眼前——把“土”产业做出新花样,苍溪先试了。苍溪红心猕猴桃有名,以前论斤卖给贩子,钱都让中间商赚走。
现在有些村搞采摘园,春天办赏花节,秋天引城里人摘果子、买果汁果干。去年有个村采摘园,国庆节三天接待两千多人,卖果子挣的比一年还多。
村民老陈头乐呵:“以前种猕猴桃累弯腰,现在当向导月挣三千多,娃还能来帮忙。”蓬溪的手工豆腐干也变了,过去只在镇集市卖,现在有人做真空包装、注册商标。
![]()
90后姑娘从成都回来开网店,拍泡豆、磨浆、点卤的过程,评论区全是“想买”。现在她每天接两百多单,带动二十多户做豆腐干,广东打工的小伙子都回来打包。
这说明啥?
不是没潜力,是没找对路子——农业能加工、能体验、能上网卖。小买卖也能变新产业,年轻人要的不只是高工资,是在家门口挣钱、守着家人的踏实。有人担心:“搞采摘园要修路,钱从哪儿来?
![]()
”“开网店要学拍照,老人哪会弄?”问题确实有,可办法总比困难多——政府牵头修路建冷库,企业教拍视频做直播。村里组织培训班,先从一个村、一家店开始,慢慢就能带动一片。
现在再看这五个县,有人觉得“还是老样子”,可变化早悄悄冒头。有的镇办起农产品加工厂,有的村试搞乡村旅游,茶馆里多了“搞啥新产业”的讨论。
这些变化像春天的草芽,软趴趴的,可真长起来,能把整个镇子“拱”活。老百姓最实在的盼头,就是“有活干、有钱赚、家人在一起”。这些县现在看着普通,像家里的老物件,擦干净了说不定能照见新光景。
![]()
找到自己的“绝活”,把年轻人留住,保不齐哪天就成了别人眼里的“香饽饽”。
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你说,这些县能越变越好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