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认识一位老裁缝,他的铺子里永远堆着未完成的衣裳。一件绣了一半的旗袍,一条只缝了单边裤管的西裤,还有那件永远停留在试样阶段的婚纱。街坊们笑他做事拖拉,他却说:"留些针脚在外头,日子才有盼头。"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读《红楼梦》,看到后四十回便觉索然。高鹗的续笔固然工整,却把那些鲜活的人物都装进了礼教的棺材。曹雪芹的原意,或许正是要让大观园永远停留在抄检前的那一刻——让黛玉的病容永远蒙着一层未诊断的迷雾,让宝玉的痴情永远悬在出家的门槛上。
现代人太执着于"完成"。我们刷剧要一口气看到大结局,读书要翻到最后一页才安心,连感情都要问个"结果如何"。殊不知,那些最动人的瞬间往往藏在未完成的状态里。就像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七卷本巨著终未定稿,却因此保留了记忆本身的流动质感。
我书桌抽屉里至今收着一封未写完的信。墨水已经晕开,字迹也模糊了,但每当我看见那句开头的"见字如面",就能想起那个夏夜阳台上的风。倘若当时写完寄出,现在怕只剩下一段确凿的遗憾。
人生如戏,但不必每场都演到谢幕。留白处的微光,往往比圆满的句点更耐人寻味。就像那个老裁缝临终前,枕边还放着那件没钉完扣子的长衫——最后一粒纽扣的洞眼,恰好漏进了整个春天的阳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