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写《围城》时,笔尖仿佛蘸满了讽刺的毒汁,将世间男女的婚姻百态无情剖开。那些令人捧腹又心头发凉的细节,在九十年后竟依然能精准刺中我们的软肋,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的力量,也是人性深处的某种悲哀。
方鸿渐与孙柔嘉,这一对在涮羊肉馆里就为点菜而争得面红耳赤的夫妻,多么像我们身边那些因挤牙膏方式不同而冷战、因家务分配不公而争吵的怨偶。婚姻里的琐碎,像无数细小的沙粒,磨得人遍体鳞伤,也磨亮了人性最真实的底色。
钱老在书中铺陈开一轴婚姻众生相:苏文纨,自以为精于算计,最后却被自己编织的网困住;方鸿渐,懦弱中带着点不甘,在婚姻里如履薄冰;赵辛楣,仿佛清醒的旁观者,却也不免被世俗的浪潮裹挟。婚姻这面镜子,照出的不只是爱恨情仇,更是灵魂深处最隐秘的褶皱与沟壑。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句话早已刻入文化基因。但钱老的本意,何尝仅指婚姻?我们何尝不是总对别人的生活心生向往?朋友圈里他人光鲜亮丽的旅行、美食、成就,我们艳羡不已;职场中他人的高薪、自由、被赏识,我们暗自不平;甚至别人的朋友圈、别人的爱好、别人的伴侣……总觉得别处风景更佳。
我们抱怨婚姻如牢笼,却忘了那枷锁或许正是自己一手打造。
书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的争吵,表面是琐事,内里却是方鸿渐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以及孙柔嘉对现实与憧憬巨大落差的失望。我们向伴侣投射的怨怼,往往映照出的是自己内心的缺失与对生活无力的掌控感。
钱老借赵辛楣之口点破:“结婚以前把恋爱看得那样重,真是幼稚。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这话虽刻薄,却直指核心——当你说“换个人就好了”,潜台词往往是“换我就好了”。
婚姻围城的钥匙,始终攥在我们自己手里。
真正的困局,并非来自婚姻本身,而是源于我们未能识破自己内心不断上演的“别处更好”的幻梦。钱钟书以他冷峻的笔触,为我们撕开了这层幻象。他仿佛在说:清醒一点吧,看清自己的欲望与局限,才是走出一切“围城”的第一步。
与其焦灼地比较、徒劳地向外张望,不如沉下心来,诚实地面对自己。当方鸿渐们终于懂得,真正的牢笼不在婚姻,而在自己的心;钥匙不在别处,就在自己手中——那一刻,围城便轰然倒塌。
> 当你不再幻想别处的花园
> 脚下的土地也能开出花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