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陕西科技大学的绣光数影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黑瓷遗址区,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尧头黑瓷景区地处中国北方古陶瓷的重要发祥地——尧头镇,此地为北方瓷器生产的最大核心传承区域。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对尧头窑古窑址遗迹、陶瓷博物馆、传统柴烧窑房等文化场所进行了参观,系统地了解了尧头黑瓷自唐宋时期繁荣至现代得以复兴的历史发展脉络。
尧头黑瓷景区实地拍摄
7月14日上午,实践团拜访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尧头黑瓷产业发展领军者刘忠阳老师。从事陶瓷工艺四十多年的刘忠阳,讲述了自己与陶瓷的缘分及小时候跟随父亲采矿、选土、炼泥等经历,并亲自演示了拉坯、画花等传统技法。他强调,非遗传承不能仅 “复刻”,要与现代生活融合创新,激励年轻一代让传统文化 “用起来、活起来”。他还表示,陶瓷是与时间和自然对话的艺术,烧制技艺是成瓷的核心,离开尧头的水和空气,很难烧成这 “黑珍珠”。
刘忠阳演示传统制瓷技法 团队成员学习并记录制瓷技法
下午,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尧头窑非遗传承人周引弟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尧头窑景区,详细讲解了尧头窑的历史渊源、窑口分布、制瓷工艺与文化价值,介绍了尧头窑在宋金时期的繁盛景象及其与耀州窑、磁州窑的风格异同。周引弟老师指出,尧头黑瓷以坚密胎质和沉稳釉色著称,釉层多为黑褐或深栗色,低调内敛且质感丰富,体现了北方民窑朴实厚重的审美风格,是民间生活与艺术融合的典范。
周引弟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参观 周引弟老师讲解尧头窑景区历史渊源
通过亲身实践,实践团成员们不仅零距离触摸到尧头窑跨越千年的温度,更在年轻的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种子。当指尖划过黑瓷古朴的纹路,当目光掠过窑火淬炼的痕迹,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非遗并非博物馆里静止的展品,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青年学子应当在扎根大地的实践中,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创新者,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
实践团与刘忠阳老师合影
通讯员:李利丽 刘晨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