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号角。
而这场战役也标志着,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彻底破产。
![]()
大部分人都知道美国曾经是英国开发的殖民地之一,但却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中国人曾经也在海外开拓创建过一个国家。
这个共和国面积是如今台湾省的12倍,并且位于神秘的东南亚。
![]()
坐落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中最大岛——加里曼丹岛上的兰芳共和国,早在1776年建国,却在建国十年后被卷入了战乱的旋涡。
看到这,相信许多人心中都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
那么到了现在,这个神秘的兰芳共和国还存在于世吗?
![]()
想要追溯兰芳共和国的起家历史,就要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8世纪的中国。
当时的中国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在这个新旧政权交替的动荡时期,无数东南沿海居民过得苦不堪言。
![]()
他们不仅要忍受战火的侵袭,同时还经历着连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
地里没有庄稼,还要成天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逃亡活命。
渐渐地,许多人被逼得背井离乡。
![]()
其中有些聪明人,看中了沿海城市发达的贸易活动,就以此为突破口,选择了远渡重洋,去陌生的海外寻找生存的机会。
那时的东南亚就像一块闪闪发光又无人做主的黄金,吸引着许多来自中国的“移民”前去此地“淘金”。
![]()
于是在当时,“下南洋”成了一种潮流,许多人都追随着这股潮流,前往东南亚开展新生活。
其中就有着兰芳共和国的成立创始人——罗芳伯。
他一开始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在家怀着考取功名的抱负认真读书,期望有一天能够凭借自己的学识入朝为官,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可碍于时局动荡,罗芳伯的愿望注定难以实现。
34岁的罗芳伯,怀着一腔热血参加考试,但造化弄人,最终连乡试这一关也没有录入他的名字。
倍感挫折的罗芳伯,看着家中年事已高的双亲,经过一番踌躇,最终还是决定跟着当时“下南洋”的大部队一起,去海外闯荡一番。
![]()
但这出海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到达婆罗洲的罗芳伯,一下船就被土匪团团围住。
可一穷二白的罗芳伯,兜里竟然连半个铜板都没有。
土匪围着他搜了几圈,最终也只能把这个毫无油水的穷书生放走。
![]()
侥幸逃过一劫的罗芳伯进了城,可城里的情况也没比外面好上多少,甚至连在这里讨生活的华人之间,也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
面对这个情况,他并没有气馁,读过书明过理的罗芳伯,决心在这里闯出一番事业,改变时局现状。
![]()
根据史书对罗芳伯此人的记载,他是个“生性豪迈,行侠仗义,喜结义士”的勇士。
一开始,他先是将本地华人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华人互助组织“同乡会”。
这样一来,老乡之间不仅能和平相处,还能够“有难八方来援”。
![]()
解决了同乡们之间的内部矛盾,罗芳伯又将视线转移到了外部的战乱匪患上。
随着同乡会的势力逐渐壮大,当地华人们也拧成了一股绳。
学识渊博的罗芳伯,很快在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下,开设了学堂,为当地的适龄孩童教书,并且以此谋生。
![]()
除了读书厉害,罗芳伯的武艺也不赖。
在他的领导指挥下,许多本地人都对他心悦诚服,让他在当地建立起了不小的威望。
但只有华人的帮助还不够,罗芳伯还积极融入土著人群,并且与他们达成合作,一起处理当地肆虐的匪患。
![]()
随着匪乱一扫而空,婆罗洲这个拥有丰富物产,和肥沃土地的宝地,很快吸引了众多势力的目光。
当时驻扎在岛上的公司们,背后都有着来自各大国家的支持,也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吵得不可开交。
![]()
那些对婆罗洲虎视眈眈的殖民者们,很快派来了军队。
但即使面对如此内忧外患的景象,罗芳伯也没有退缩。
他勇敢地挺身而出,与土著酋长和苏丹展开谈判并成功说服了他们,最终组建起一支由当地华人,与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正规军”。
![]()
在罗芳伯的指挥下,这支军队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灵活的战术布置,将外来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避免了婆罗洲被殖民控制统治的悲剧。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罗芳伯与手下们以当地的东万律为首府,建立起了“兰芳公司”,这个后来的兰芳共和国的前身组织。
![]()
随着公司势力的日渐雄厚,直到1777年,传说中的兰芳大总制共和国拔地而起。
被人们推选成为元首的罗芳伯,同时还被土著居民们尊称为坤甸王。
由于兰芳共和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交流,罗芳伯并没有将当时中国的封建制度转移过来,而是吸取了周边国家,以及常与兰芳展开贸易国家的制度优点。
![]()
最终形成了一种融合了民主选举和禅让制,两方面特征的独特体制,并在国内发扬光大。
就在罗芳伯等人的英明领导下,兰芳共和国变得日渐强盛。
那么这个国家后来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现在“查无此国”?
![]()
先是建国初期,刚刚稳定了政权的罗芳伯,立刻派人将这个喜讯通报给当时的乾隆皇帝,希望能将兰芳共和国并入大清帝国的版图。
可接到消息的乾隆皇帝对此不屑一顾。
在他眼里,这个所谓的兰芳共和国,其实就是一帮天朝弃民搞出来过家家的东西,大清朝根本不会承认。
![]()
但经过使者的再三解释,尽管大清依然拒绝将他们并入版图,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与其通商的请求。
得到乾隆帝亲口许诺的罗芳伯,立刻借此机会大做文章。
在对外宣传上将兰芳共和国塑造成大清藩国的形象,暂时唬住了虎视眈眈的荷兰人。
![]()
除此之外,罗芳伯还在国内大力发展农业,推行“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并且从清朝邀请了大量儒生来此开展教学。
尽管这些政策很快落地并见出实效,可兰芳共和国本身占据的丰富物产和土地,还是招来了一头比他们强大百倍的饿狼——荷兰东印度公司。
![]()
当时全球的殖民巨头齐齐聚首,一开始还碍于大清的势力庇护不敢轻举妄动。
但随着清政府由盛转衰逐渐势微,他们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首先按捺不住的是荷兰人,1884年,趁着中法战争在中国本土打得如火如荼,荷兰军队一举入侵了兰芳共和国。
![]()
只过了仅仅两年的时间,强大的荷兰殖民者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兰芳共和国的防线。
当时兰芳共和国的创始人罗芳伯已经去世,掌权的是依照本国民主制度由全民选举出的第二任大总制刘台二。
![]()
在他的领导下,兰芳共和国也曾经出现过一段昙花一现般的繁荣时期。
那时国内的华工人数一度到达巅峰,有250000人之多。
但也正是这样繁荣的华人政权,成了殖民者眼里一块流油的肥肉。
![]()
起初,荷兰东印度公司采取了柔性渗透的措施。
向兰芳共和国的实权人物伸出橄榄枝,拿出诚意,说自己可以帮助他们平定岛内其他蠢蠢欲动的势力。
刘台二没能识破他们的诡计,选择与之合作,也就恰巧顺了殖民者的心意,让他们顺利插手到了共和国事务中来。
![]()
最终,经过二十多年政府和民间的艰苦斗争,兰芳共和国还是衰落了。
但这座传奇国家曾经留存下来的民主灯塔,仍然深深烙印在婆罗洲人民的心中,为当地开发留下了深远影响。
![]()
那么,你会如何评价这个昙花一现般的兰芳共和国呢?
参考资料:
长江商报 《罗芳伯和他创建的兰芳共和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