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丹中心地处深圳前海,由陈一丹先生(陈一丹基金会创始人、“一丹奖”发起人、腾讯联合创始人)倡导并创设,旨在建设一个全龄、全民的终身学习教育地标,共同实践探索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65万平方米,双塔楼建筑最高高度139.18米,集教育培训、商务会议、展览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目前,项目正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同时有序推进综合机电安装与地下室装修工程。
![]()
图源:城市隐居结构人生
深圳一丹中心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其灵感核心在于将“东方哲学意象”与“数字时代流动空间体验”进行创造性并置。
建筑师以中国古代书院“层层递进、门内有庭、庭后有径”的空间伦理为原型,把“门”抽象成空中连体的巨构,“庭”演化成4-6层通高的城市客厅,“径”则化作螺旋上升的公共坡道与退台花园。形体上两道弧线塔楼相对而立,形成一座“当代山门”,既呼应前海城市客厅轴线,又隐喻“步入知识殿堂”的仪式。
![]()
建筑表皮的流线与开口方向经过 CFD(计算风动力学)模拟,生成类似“沙丘风蚀”的渐变肌理——深浅不一的铝板和 LOW-E 玻璃单元在东西向更密实、南北向更通透,既减少热增益,又使体量在阳光下呈现“流沙”般的动态光影。这一灵感直接来自 ZHA 对“数字自然”的长期研究,将风的流动可视化,成为立面的“隐形结构”。
细部设计巧妙融入了“一丹”二字的抽象笔划元素,如塔楼平面1°-7°的切角折线隐喻“一”字横划,空中连桥内侧的微鼓倒角呼应“丹”字点的弧线,这些符号被参数化手法自然融入整体几何逻辑之中。
![]()
一丹中心最终呈现为一个多义性的建筑实例——它既像山门,也似沙丘;既承载着传统书院精神,又生动展现了数字时代流体的速度与美感,是东方空间伦理与数字流体美学完美叠加的可持续公共建筑典范。
![]()
你对一丹中心的设计作何评价?
欢迎留言评论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