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15日,“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谢老去世没多久,他的妻子王定国找到中央提出一个请求:“我什么级别,住什么房子!”
王定国为何会提出这一请求?背后有何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
谢觉哉去世后,其妻子提出:我什么级别,住什么房子
谢觉哉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届秀才,1913年他从湖南高等商业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当教书先生。在此期间,向学生们推广新思想,希望大家能看到如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东西。
“五四运动”爆发后,谢觉哉积极响应,随后创办《宁乡旬刊》宣传进步思想。1920年,他在何叔衡的邀请下担任《湖南通俗报》的主编。
由于谢觉哉等人经常在报纸上发布进步文章,引起当局的注意,没多久就被查封了。谢觉哉无奈,只能来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教书,并协助毛主席、何叔衡创办平民夜校、工人夜校,让更多人学习到知识。
![]()
1933年10月,随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战士们被迫转移,开始艰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尽管当时的谢觉哉年事已高,但他仍坚持上路。当战士们让他乘马上路的时候,他摆摆手拒绝了,并说:
“大家不要因为我年纪大就特殊照顾我,我和你们没什么不一样的。更何况我也要给其他年轻的战士做榜样,让敌人看看我们红军的坚韧不拔!”
长征期间,战士们粮食吃完了只能吃野菜树根,谢觉哉也没有搞特殊。在这一情况下,他不小心得了疟疾,高烧不退。然而只要听到部队出发的声音,谢觉哉还是毫不犹豫地起身,咬牙跟着队伍继续出发。
![]()
谢觉哉始终将一枚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字样的印章随身携带,他将这看作是红色政权的象征。不管前路有多么艰险,身体有多么虚弱,就算是把唯一拿来御寒的毯子扔掉,这枚印章也好好保存着。
当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谢觉哉被任命为中央党校副校长等职务,还于1940年主持边区政府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长。当得知父亲被中央委以重任后,老家的孩子们都想来北京沾沾光,得到特殊照顾。但他们左等右等没等来父亲的同意,反而等来了一首诗。
![]()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自己不会因为革命成功,被国家委以重任而庇护家人,更不会给他们搞什么特殊待遇。
1962年,谢老穿的还是以前的衣服,连妻子王定国都看不下去了:“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还不穿好点吃好点?”谢觉哉笑着说:“我们已经够幸运了,再好就过分了!”
谢觉哉的优良家风不仅仅影响了子孙后代,连妻子也是如此。因此当1971年谢老去世后,王定国主动向中央提出:“我是什么级别,住什么房子。”随后从大房子搬出。
![]()
说起王定国,她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先辈,曾参加过长征、西路军等等……
参加过长征和西路军的女红军
在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中,最难的要数爬雪山和过草地了,而王定国全都参加了。
1936年2月,王定国所在的剧团跟随红5军来到党岭山下。凌晨3点,首长下达命令:“收拾收拾准备出发,必须要在12点前翻过山顶!”为了鼓励战士们奋力爬山,王定国等人站在寒风刺骨的雪地里当啦啦队。
![]()
冬天寒冷异常,更别说他们还在雪山脚下。最重要的是爬山途中不仅累,空气还越来越稀薄,一旦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便很难再站起来。因此战士们你搀着我我扶着你,务必保证每个人都能顺利翻过雪山。
就在这个时候,剧团炊事班长张胜德不小心跌进雪坑牺牲。看着老班长掉下去的身影,王定国等人泪流满面,为了防止声音太大引起雪崩,他们只能小声哭泣。
![]()
指导员见士气有些低落,担心他们会卸力掉队,便带头小声唱起《雪山行》,用歌声激励大家。终于,王定国和战友们翻过雪山,迎来胜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又克服了夹金山、长板山等,顺利抵达甘肃会宁,实现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大会师。
长征结束后,王定国又参加了西路军。1936年12月,王定国等人奉命来到城东第9军慰问演出,然而还没等他们抵达目的地,就和敌军的一支骑兵遭遇了。剧团长当即下令:“立即撤进大院,把大门关紧,去土围子防御。”
![]()
由于剧团此次是来慰问演出的,所以携带的武器非常少,如果想要抗击敌军的话是非常困难的。无奈,他们只能在三楼和敌军抵抗。与此同时,敌军以为对面是红9军军部,因此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将其包围在土围子。
在战斗过程中,剧团的成员们知道弹药非常少,所以都省着用。然而敌我双方兵力、武器差距悬殊,尽管造成敌军不小的伤亡,但剧团的政委、副队长以及指导员都壮烈牺牲。
![]()
王定国见大家有些慌乱,便和党文秀进行战前动员:
“我知道大家现在很害怕,几乎都是些没上过战场的女同志,很难突出敌人的包围圈。但我们能来个将错就错,让敌军误以为我们就是红9军军部,好让他们安全撤离。”
尽管大家拼死抵抗,但还是没能打得过敌军,最后只剩下王定国等30多人被敌军俘虏。经过一番营救,王定国终于回到党的怀抱,并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见到陪伴自己一生的谢觉哉。
![]()
通过聊天,王定国才想起来原来自己和谢觉哉早就相识。
丈夫去世后,不愿搞特殊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王定国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和中央机关纵队住在雪山下,在为过雪山做准备。
![]()
这天,王定国和剧团的其他同志正在山坡下聊天,突然有一位留着大胡子的老同志来到他们面前,笑着对王定国说:“小同志,劳烦你帮我个忙。”
王定国连忙站起来问道:“不知道您要我帮什么忙?”老同志说:“咱们不是要过雪山了吗?我这衣服太薄了,恐怕无法支撑我过雪山。所以我想请你帮我把这两件衣服缝起来,再在里面装上羊毛,这样既节省又保暖。”
![]()
王定国接过老同志手中的衣服,说:“好,我今天晚上就去缝,明天给你送来。”老同志一个劲儿说谢谢,并做了个自我介绍:“我叫谢觉哉,是一方面军干部休养连的,到时候你就去那找我就行。”
第二天一大早,王定国就将缝好的衣服给谢觉哉送去,他接过衣服一边细细查看,一边说:“缝的真好啊!对了小同志,咱们就快上路了,你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辣椒,爬雪山的时候能御寒。”
令谢觉哉和王定国没想到的是,那根缝衣服的线居然变成两人间的“红线”。
![]()
谢觉哉和王定国结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当得知妻子只认识简单的汉字后,谢觉哉每天都会抽空教她认字、学习文化。而王定国不仅仅从谢觉哉身上学习到了知识,还学到很多优良品质、红色家风。
尽管按照相关规定,谢觉哉去世后,王定国也可以继续住在原来的房子里,但她身为老红军战士自然不能这样做。王定国主动搬出原来带院子的大房子,并找到组织说:“我有自己的工作,我是什么级别,就住什么房子,老谢已经走了,我不能搞特殊。”
![]()
王定国离休后,还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91岁那年还重新走了一遍长征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