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聚焦基层实际需求,7月7日至11日,广东医科大学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红马甲)来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苏溪社区(以下简称苏溪),以“急救下乡,护佑民康”为主题,针对不同人群,以急救科普课堂为主,传统文化体验为辅,将急救知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致力于打破单调的知识传播方式,实现急救知识普及与文化价值效能的双重提升,达成“1+1>2”的成效。
在正式开展急救课堂前,红马甲先行来到苏溪的大街小巷,采用走访与摆摊的形式进行急救知识调研,了解当地居民在急救知识领域的认知空白与需求,并获取当地文化建设信息,为接下来的急救知识与文化体验课堂做好切实的准备。
意外不慌张,剪纸展童心
面向当地儿童群体,红马甲走进党群中心开展了烧烫伤与鼻出血处理的安全教育课堂。“小朋友们,鼻子流血了要怎么处理呀?”在课堂中,红马甲讲师以聊家常的口吻引导儿童主动思考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孩子们争先分享自己和身边人遭遇的小意外,讲师则趁势提出“鼻血前倾压鼻翼,烫伤冲凉半小时”的14字黄金口诀,同步强调“不涂牙膏、不挑水疱、不撕黏连衣物”三不原则。课堂尾声,红马甲开展趣味剪纸活动,志愿者与孩子们结成“一对一创作搭档”,红纸在指尖翻飞间,既剪出了童真想象的云纹浪花,又裁出了急救要领的刀法真章。这种“非遗剪纸+急救教育”的创新融合,恰似将剪纸的“千剪不断”匠心注入生命守护:正如一幅完整的剪纸需万次刻画方成精品,安全防护同样需要分秒必争的细节把控。
图为红马甲助教正在协助小朋友进行剪纸
包扎可救急,草药能慢养
面向当地青少年群体,红马甲在苏溪小学为他们带来了基础包扎课堂,以理论讲解结合实践操作的形式,主讲在台上演示讲解,助教在台下提醒学员操作细节,一步一练地帮助学员们熟悉并掌握基础包扎技能,并在包扎教学完毕后劳逸结合,开展了艾草锤手作体验活动,学员们动手制作,助教辅助指引,共同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艾草锤。基础包扎是现代用于创伤应急的实用之技,艾草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养生之效,一“急”一“缓”,红马甲将两者放入同一课堂,意在以双方面共护生命健康,让急救在文化的氛围中传播。
图为红马甲助教正在帮助学员调整绷带包扎的方式
食品护内体,练操养外身
面向当地老年群体,红马甲根据当地语言环境,在党群中心开展了全粤语的食品安全课堂,为老人们介绍了食物储存、食物相克等内容,并询问老人们的饮食习惯,每当主讲抛出一个家庭食品安全陷阱,大多数老人都会连声说“唔会”,但偶尔有老人不慎中招,引得老人同伴的调笑。红马甲在“村口聊八卦”的欢声中,为老人们的食品安全进行一次“大扫雷”。在食品安全课堂结束后,红马甲开展八段锦健体课堂。八段锦融合了中医经络理论和导引术,可有效缓解老人们身体酸痛的症状,当老人们被问及打完八段锦后的感受,一位阿姨用粤语赞道:“舒赛了”。食品安全与练操健体,一“内”一“外”,红马甲试以更全面的课程设置,守护老人的身体健康。
图为苏溪长者正在打八段锦
此番一系列急救科普活动中,红马甲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内容,探索多样化的急救科普方式,让急救知识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贴近群众,并期待以不懈的创新与融合,让红马甲在基层健康服务中能深耕乡土,发挥青年人的青春力量。
图为红马甲合影
文/蔡俊航
图/黄梓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