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剑桥边上的瓦尔登湖,看到了春夏秋冬的风景,早晨和傍晚的风景,还有雨中的风景,都是不一样的瓦尔登湖。回过头来看,瓦尔登湖对我们来说有象征性的寓意。我购买了好几种英文版本的《瓦尔登湖》,有插画版的、有烫金版的,还有木刻版的。后来还专门跑去瓦尔登湖边的康科德小镇上一家叫作The Barrow Bookstore的书店,这家书店专门售卖稀见的旧书,有很多梭罗、爱默生,还有《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奥尔科特的早期作品,可谓是一个宝藏书店。我们比较反对阅读《瓦尔登湖》的一种方式,就是把瓦尔登湖看作一种避世主义,在真实的世界里遭遇到很多挫折和困扰,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于是选择逃避现实,和外面的社会完全封闭式地隔绝,把自己安全地保护起来,从而变成隐世的避世主义者。
但事实上,《瓦尔登湖》不等于避世主义。我们今天很多人想去追求瓦尔登湖式的生活,一种安静的远离喧嚣的自我状态,但我一直觉得也许我们可以不把瓦尔登湖当作一种静止的状态,说我们想拥有一片瓦尔登湖,或者说当我们来到了一片安静的地方时,这就是我的瓦尔登湖。不是的,瓦尔登湖从来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我觉得我们应该把瓦尔登湖当作一个动词,因为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庙宇,我们要不断地去管理这座庙宇。那么如何去管理这座庙宇呢?
我们需要回到日常生活的深处,在看上去琐碎无常的日常中发现生活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地增强自己心灵的状态。我们无时无刻不置身于真实的日常生活世界,它直观、具体、琐碎,是人类社会最质朴的也是最不可替代的面貌。然而,它却极易被忽视、被遮蔽,我们似乎正在丧失掌握有意义的日常生活世界的能力。
所以把瓦尔登湖当成一个动词,就是学会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点,挖掘日常生活的价值,提升日常生活的意义,创造日常生活的合理形态,这样就可以构建出一个更加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世界,看清楚内心真实的自我。用跟梭罗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话说,“对一个十足的漫游者、热情的观察者来说,生活在芸芸众生之中,生活在反复无常、变动不居、短暂和永恒之中,是一种巨大的快乐”。
讲一个例子。今天很多人都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地卷,特别地悬浮,都想摆脱现在,逃离让他不满意的东西。可是我们要奔向哪里?不知道。只是无时无刻不在移动,没有根基地悬浮在这个社会之中。这种普遍失根的焦虑心态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大多数普通人,都在经历着期望与现实的断裂而造成的焦虑和身份迷失。我一直有一个比喻,我们今天飞速发展的社会是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每天大量的乘客都被人潮推挤进车厢——想想北京早高峰的西二旗地铁站吧,很多时候你不是主动地在往前行走,而是被后面的人推着往前走。大家如此急切地渴求成功,如此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却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也道不清列车行驶的方向。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已经为我们急切渴求成功所做的努力而占据,仅剩下一丁点空闲时间,我们愿意通过看一些刺激的、惊险的、有趣的或无聊的短视频,在感官刺激之下放空大脑。用这些方式消磨掉睡意来临前的时光,无非是为了摆脱积攒一天的疲惫和焦虑,掩饰人在没有根基的时代之中,身份迷失而带来的无所适从。
当人们厌倦了当下的生活,于是就天然地想要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但其实,我们可以在每日的生活中把瓦尔登湖当成动词,而不再是蜷缩在沙发上3分钟看完一部“小美”与“大壮”的电影,1分钟读完一本书,然后手指再机械地滑到下一个短视频。
我们也许可以真的打开一本书阅读,每天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样一点一滴地日常积累,5分钟、10分钟、15分钟,其实就是把每一天的当下变成了一种动态的寻找瓦尔登湖的行动。换句话说,瓦尔登湖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如果大家愿意好好建设身体这座庙宇,在日常生活中弄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局限,便能拥有清醒、灵性,获得更大意义上的自由。
在我们的生命长河中,一定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点出现过各种类型的瓦尔登湖,它也许是瓦尔登池塘,也许是瓦尔登大海,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刻意地寻找这片大海、这片池塘,而是当我们遇到这片池塘、这一刻宁静的生活的时候,我们要勇敢地走进它的深处。这就是我们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是可贵的,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追求理想的方式不是靠唯心论的避世主义,不是逃离现实,而是要以新的视野和心境、以更具有创造性的方式去面对社会生活,从中努力恢复生命的完整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