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不再保留国家海洋局。自然资源部整合大部分原国家海洋局职责,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今年7月22日是
原国家海洋局建局61周年纪念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国家发展的新纪元。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的实施,新中国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海洋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契机。
1956年3月14日,为促进我国科学事业快速发展,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负责制定《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该纲要提出了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616个中心问题,并将“国家近海调查”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这表明海洋事业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但当时全国海洋工作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和总体规划管理部门。
专家建言:管海用海的呼声
1963年3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海洋组在青岛召开会议,研讨制定国家海洋科学十年发展规划草案,并重点讨论了成立国家海洋局的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成立统管国家海洋工作专门机构,整合力量,是推动海洋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与会专家们的远见卓识昭示着祖国海洋时代的来临。
国家科委海洋组副组长于笑虹、刘志平将专家建议向国家科委副主任范长江作了汇报。范长江认为事关重大,建议由全国海洋界专家学者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正式报告。
联名上书:详陈方案
1963年5月6日,国家科委海洋组组长袁也烈,副组长于笑虹、刘志平,以“加强全国海洋管理与统筹规划”为主题,召集了29位海洋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会议,深入研讨成立国家海洋局的必要性及其未来的职责任务。会后,与会专家学者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建议成立国家海洋管理机构的报告》。
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的29位专家学者:么枕生 ——南京大学气象系教授;毛汉礼——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文圣常——山东海洋学院水文气象系教授;业治铮——长春地质学院教务长、教授;
刘恩兰—— 海军司令部航保部教授;刘好治——海军司令部航保部工程师;刘瑞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光鼎——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丘捷——山东海洋学院地质地貌系主任、教授;朱树屏——国家水产部海洋水产所所长、研究员;任美锷——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教授;吕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严恺—华东水利学院院长、教授;李法西——厦门大学生物系副教授;
何恩典——厦门大学物理系主任、副教授;陈吉余——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李树勋——海军工程兵部工程师;李嘉咏——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副教授;郑重——厦门大学生物系主任、教授;郑执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施成熙——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主任、教授;
陶言诗——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张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孝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曾呈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程纯枢——中央气象局观测台总工程师;杨有樊——山东海洋学院物理系主任、副教授;杨鉴初——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副研究员;赫崇本——山东海洋学院教务长、教授 。
这些专家学者是我国海洋科技界的栋梁,深谙海洋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性。他们的报告分析了国家海洋工作现状,展望了未来发展,并提出三种方案:
1. 维持现状,各自加强:现有涉海单位继续负责原有工作,分别充实力量;2. 扩建中央气象局:将中央气象局扩大为中央气象海洋局;
3. 成立国家海洋局:在国务院下直接设立国家海洋局,由国家科委海洋组办公室和中央气象局海洋科为基础组建,组织工作可由海军负责。
该局作为国家海洋事业部门,承担几项核心任务:组织协调全国涉海力量关系;接管相关机构,如中央气象局沿海水文站、部分气象台及中国科学院海洋水文标准断面调查队,作为事业机构和专业队伍。
报告对三种方案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明确表达了专家们对第三种方案——成立国家海洋局的倾向。这种建言方式既充分论证了必要性,又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选择空间,体现了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责任感和长袖善舞的集体智慧。
决策与筹备:水到渠成
1963年秋,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主持召开组建国家海洋局会议。国家科委副主任韩光、国家科委海洋组组长袁也烈、副组长于笑虹、刘志平等与会。会议就国家海洋局机构名称、领导关系、性质、职责任务等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一致认为我国是海洋大国,还不是海洋强国。必须把海洋这件大事提升到国家事业的高度,必须打破分散局面,形成全国“一盘棋”,成立国家海洋局势在必行。
1964年初,国家科委党组根据29位专家学者的建议,向中央书记处和邓小平总书记提交报告,正式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并提出了六项基本任务:
1. 进行海洋水文要素观测并发布预报,管理沿海台站、浮标站、天气船;2. 负责近海(东经124度以西,北纬17度30分以北)海洋水文断面调查观测,组织海上辅助观测;3. 进行海洋综合调查(近海为主,并准备远洋及极地考察);4. 负责海岸带调查(此处删除部分不宜公开内容);5. 建立海洋资料情报中心,搜集、整理、出版国内外海洋资料,提供服务;6. 负责海洋仪器的研究、试制工作。
报告同时建议,国家海洋局为国务院直属局,由海军代管(业务、计划、干部、行政管理等),以国家科委海洋组办公室和中央气象局海洋科为基础组建。所需事业机构(水文预报所、海洋仪器所及工厂、调查队、资料中心、台站系统)编制约2000余人(实有550余人),需配备相应吨位的调查船。
与此同时,主管国家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副总理也致信邓小平总书记,支持成立国家海洋局,并建议其性质同国务院气象局、民航局相仿,由海军代管。成立国家海洋局在国家高层已形成明确共识,条件日益成熟。
“好雨点碧翠,惠风报捷闻”。从1956年中国近海调查被列为重点项目之一,到1964年的九年时间里,成立国家海洋局有三个推动力,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积极争取;二是全国著名专家学者们的献言献策; 三是国家领导层的有力支持和拍板。最终点亮了建立国家海洋局的火炬。国家海洋局应运而生,向海而生,不断发展壮大。
正式成立:扬帆起航
1964年2月11日,中共中央批复同意在国务院下成立直属国家海洋局,由海军代管。
1964年3月,海军党委成立筹建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海军副司令员赵启民任组长,成员包括付继泽、袁也烈、于笑虹、刘志平等。
1964年7月22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4次会议批准在国务院下设国家海洋局。这一天被定为国家海洋局建局日。
196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国家海洋局成立的消息。1964年9月1日,国家海洋局印章正式启用,并登报宣告开始对外办公。
1964年10月31日,国务院第148次全体会议任命齐勇为国家海洋局局长,刘志平、周绍棠为副局长。
从此,国家海洋局追随着时代的巨轮步伐,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开放钧天大乐的鼓舞下,一路扬帆奋楫,乘风破浪,一代代海洋工作者坚守初心,创造了一项项海洋事业的辉煌成就。国家海洋局要发展要壮大,求贤若渴打开大门广纳各路英才。
1964年9月30日,海军海洋研究所、海军海洋调查大队、海军代管的国家科委海洋组三个单位归国家海洋局建制,成为国家海洋局开局之初到来的排头兵。齐勇局长为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奔走于中央各部委、海军和各大院校。一批批专业人才为了国家海洋事业这个大目标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来了。
首任局长齐勇与初创岁月
国家海洋局第一任局长、书记齐勇(1915-1968)原名齐开宏。14岁参加革命,安徽六安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25军连长、红四军营长、军部交通队队长。
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连长、晋东游击队第二支队支队长,新编第10旅28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34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15旅45团团长。参加百团大战。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豫鄂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江汉军区独立旅政委,湖北军区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委。参加中原突围,淮海、进军西南等战役。1950年起任湖北军区宜昌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
后任中南军区海军万虎水警区司令员,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1955年授海军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8年7月2日在北京去世。
国家海洋局首任局长和党委书记,齐勇同志在短短四年任期内(1964-1968),以革命军人的魄力和优秀领导者的才干,为国家海洋局的奠基和初期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齐勇局长之后,历任国家海洋局党政一把手的领导有李长如(政委),沈振东(局长),庞文华(党组书记,第一副局长),罗钰如,严宏谟,张登义,王曙光,孙志辉,刘赐贵和王宏(王宏局长后续任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局长)。
办公地点与早期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初批复国家海洋局驻地设在天津。当时,天津还不是直辖市。(1949年1月,天津市解放划为华北人民政府直辖市。1958年2月,天津市改为河北省直辖市,同年4月成为河北省会。1967年1月,天津市成为国家直辖市)
齐勇局长基于便于接受国务院领导、联系海军机关、协调国家部委等考虑,积极争取将驻地改在北京。经向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政委苏振华汇报并获得支持,并请示老首长李先念副总理和聂荣臻副总理后,最终获准将局机关设在北京。
在中国,北京是国家承载各大功能的中心。经过数次客观与主观,偶然与必然因素的交织,国家海洋局的办公地点终于落实。
首个驻地(北京东长安街31号)
岁月悠悠,岁月有痕。从1964年到1981年十七年时间里,北京市东长安街31号,这处外国古建筑成为国家海洋局一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地理坐标。这座闹市里古朴的欧式建筑,原名长安春大饭店,外观上似乎经历了相当久远的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它是铁道部的招待所,后归国家民航总局。1964年秋,国家民航总局办公大楼落成后,拟将这座建筑挪作他用。机不可失,时不我待,齐勇局长获悉信息,经过一番马不停蹄的努力,终于为国家海洋局争取到这意义重大的第一处办公地点。
1980年11月25日,国务院事务管理局通知将此址移交给国家能源委员会。迁址复兴门:1981年1月15日,国家海洋局迁入北京复兴门外大街1号新办公楼。中国海洋学会秘书处、国家科委海洋组办公室、海洋出版社同期迁入。
领导机构管理体制:1964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国家海洋局党委,由齐勇(书记)、林凤山(副书记)、刘志平、周绍棠、王景宇、朱焕文组成。
1964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国家海洋局的管理体制作出批示:职工待遇:现役军人按军队待遇,其余人员按地方待遇。下属机构应尽量设在沿海中小城市,所需用房请所在地省市和军区调剂解决,一般不要新建。国家科委和海军需根据精简原则审核编制(含事业编制)。
历史意义
国家海洋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海洋工作结束了分散管理的状态,进入了有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自成立之日起,国家海洋局便肩负起发展国家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使命,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海洋工作者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共和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辉煌成就。
1964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意气风发的年代。当年参加国家海洋局创建者中,有老红军、老八路和解放军,还有一批从国家各部委、海军和大专院校调来的专业人员。他们把建设海洋强国当作使命与追求。他们既是海洋工作的开拓者和主力军,又是海洋事业的传承者。
他们注定要为共和国海洋事业的兴旺发达而拼搏而燃烧、灿烂。他们对祖国海洋事业充满希望和激情,是一代冲锋陷阵、无往不胜的先锋战士。
国家海洋局的成立,是共和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中开创性、奠基性的大事件,是国家的旋律、是春天的音符,是历史与机遇的姻缘集合,它为共和国海洋事业掀开新的篇章。
今年7月22日是原国家海洋局建局61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表示祝贺!
作者:张悦安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退休干部。(注:希望对原国家海洋局建局历史知情者,对本文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补充修订)。
信息来源:青岛故事。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