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推动水生态环境从单一水质改善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全面统筹跃升,加快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愿景。《行动方案》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既有成果的延续,也是面向2035年水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行动纲领,标志着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进入全面统筹、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7月10日,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第三期环境新闻茶座在京举办。会上,环境记协主席刘友宾致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张波作主旨演讲,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李妍作辅导报告,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昊就北京亮马河治理做地方经验发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碧水之路》报告主要内容,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编辑张佳分享作家水环境采风作品集《生生嘉陵》新书编辑心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孙晓明介绍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情况;与会理事会员就进一步做好水生态环境报道做了深入交流。环境记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白志军主持会议。
刘友宾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我国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有力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回顾中国环境新闻报道走过的历程,水环境报道一直是环境报道的重点领域。
“媒体记者们应深入总结水环境报道的经验,密切跟踪水环境治理思路的新变化,探索规律特点,主动设置议题,持续做好水环境报道,为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刘友宾表示。
张波在主旨演讲中说,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新的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众的环境需求也在发生相应改变。发展要转型,保护也要转型。任何区域、行业、企业或者社会组织,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转型、认真转型,其发展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张波表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应当围绕“系统、协同、双赢”和“精准、科学、依法”下功夫。新时代,要努力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系统治理转变;从以政府为主,向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转变;从单一目标、单一部门、单一区域为主,向多目标、多部门、多区域协同推进、共商共赢转变;从较为粗放的环境管理向精准科学依法转变。
李妍建议进一步深挖一些地方的经验做法,生动展现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成效,提升公众对于美丽河湖的认知,引导公众共同参与美丽河湖的保护与建设,推动构建共建共享的美丽河湖良好格局。
郭昊就北京亮马河治理做地方经验发言,亮马河沿岸的商业活动与旅游相结合,已经成为北京旅游消费的新亮点。“生态价值转化”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生态治理深度联动城市更新与经济发展,推动环境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证明了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马军介绍了《碧水之路》报告的主要内容,详细梳理了水污染防治公众参与和新机制建设的现状,识别和分析多元参与在水污染防治中发挥的作用。他表示,希望看到我国能继续完善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能加快建立更加立体的监测平台。
张佳分享了作家水环境采风作品集《生生嘉陵》新书编辑心得,分享那些油墨字里流淌的江河故事,讲述一群文人用笔墨守护江河的赤子之心。
孙晓明介绍了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情况,建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结合低碳、绿色园区转型,借鉴新能源生态治理模式,开展风、光资源的利用。
会上交流环节,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主任方应君就提问分享了在长三角地区、太湖流域的所见所闻和实践案例。
来源 | 中国工业报 记者:曹雅丽
原标题 :聚焦水环境治理转型与多元共治 第三期环境新闻茶座在京举办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