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阳城中,湘江、蒸水、耒水三江交汇处,一座古朴的书院静立在此千年。石鼓书院见证了湖湘学子孜孜不倦的求学身影,守护着历代先贤的崇高理想……《少年书院行》第十二期继续研学这座始于唐朝的书院。让我们跟随少年团的脚步,迈入这座湖湘文化圣地的门扉,聆听三江水与历史的回响!
步入大观楼前,雁公子为三位少年各赠一支清莲。面对这文人雅士自古以来便钟情的高洁之花,主持人郑方一抛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说到莲花,诸位少年最先联想到什么?少年们不由得想到了那篇耳熟能详的《爱莲说》,而这篇千古名作的作者周敦颐,与石鼓书院就有着不解之缘。
原来,周敦颐幼年丧父,随母亲投奔衡阳的舅舅郑向,并在石鼓山下的西湖畔潜心苦读。郑向特意为他种下一池白莲,之后周敦颐写下《爱莲说》,或许正是源于这段少年时期与莲花的不解之缘。此后,周敦颐被列入石鼓书院大观楼中的七贤祠,与朱熹、张栻等贤人并列,共同构建了湖湘理学的精神丰碑。
而石鼓书院的文脉,不仅蕴藏着文采风流,更彰显着经世致用的实践智慧。除了石鼓七贤,还有一位名士与这所历经千年风雨的书院有着深刻的关联。节目中,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邓洪波教授登场与少年们相会,通过一个精巧的谜题引领少年们揭晓了答案——这位名士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曾国藩。这位晚清中兴名臣,在湖湘大地上缔造了文人领军的湘军传奇。面对“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曾氏八字家训,少年们畅所欲言,勾勒出各自心中的曾国藩形象。曾公这种“勤俭耕读”的务实家风,与石鼓书院“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交相辉映,而千年淬炼的湖湘风骨,更在曾国藩的家国情怀中得到了完美诠释。
三江交汇的衡阳,自古就是思想荟萃之地。远处,又一座文化圣地映入眼帘——船山书院。江水奔流不息,文脉薪火相传,如果说石鼓书院孕育了周敦颐的理学思想、曾国藩的经世之志,船山书院则延续了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思想光芒。在弥漫的莲香之中,少年们相视一笑——下一站,他们将奔赴那座承载着王夫之思想精华的船山书院,继续这场湖湘文脉的探索。本周二、周三19:30,请继续锁定湖南卫视、芒果TV,在《少年书院行》相约衡阳,与少年们踏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湖湘文化之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