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即将奔五的我,其实还是有很多困惑,复盘自己年轻时的选择,错失了很多机会,现在没有机会,也没有选择的困惑,只剩下无尽的叹息。
在网上看到一个年轻人对于自己学业选择的困惑,就像那个曾经年轻的我。
他的网上留言转述如下:
俺过去总是作出抽象操作。初中不读书,想要去职高,去了职高学电子技术应用,也就学会个基本电路和简单做个PCB装调个电路。老师教单片机C语言,结果好多人学不会。那职业高中其实挺不错,在西湖边上,四点放学玩的开心。俺文化课没好好学,尤其数学不怎么学,读的是一贯班,直接保送2年本地大专,所以俺们就是混。结果我在临近高中毕业时突然受到励志启发,决定去高职业考,当时俺们校区主任班主任都劝俺,毕竟我之前都是混的所以文化课基础不太好,不过我就不愿意听,认为是老师怕影响升学率,后来去了高考班,专业课考试分数都挺好,考了140,就是这文化课,尤其是数学学不进去,考了80,所以落榜了,还是大专。当时别的一贯的早就放假了,我还得备战考试,课外辅导文化课也消耗不少钱,不过也没学进去啥,最后还是结果不好。
报考大专的时候也没选好,我本来喜欢应用电子技术或者电子信息工程,当时决定是不是大专好点有利于专升本,也没有好好了解,为了去所谓的排名很高的好专科,我选了丝毫不感兴趣的工业机器人。
去了好专科,啥都管得多,经常有很多无意义的事情要浪费很多时间,比起两年制,三年制的多了很多水课,比之前的一贯多了一年,浪费一年时间。学校因为疫情完全禁止校外住宿,毕竟是专科,宿舍非常吵闹,我作为换地方睡不着的人真是顶不住,学生素质也挺差,也没少吵架生气。折腾了一年半休学了,现在又回来继续读书,也因为休学导致的挂科收到过警告。
俺初中不读书,高中不听劝摆烂,高中如果早点准备,俺这专业课分还行,把文化课也整还行的话公办二本完全可以。然后选志愿也选失败了。
现在过的挺难的,每天也有很多焦虑,总感觉背后有人使坏,所以也增加了内耗,每天执行力不太行,时间大把过去,啥事没办成,娱乐真不是逃避不良情绪的方法,只会让人更烂,所以得把不好的事情给解决了而不是用互联网奶嘴去回避。现在得努力稳住专科证,最好整个本科。现在在自学嵌入式和单片机,想着以后去广州找相关工作。
俺现在追求不高,想着找个工作,能拿个几千块,找个不错的对象结婚生子,安安稳稳过普通日子。摆烂躺平俺体会过,除了无尽的空虚,就是无能狂怒变成窝里横的垃圾。所以还得是好好干,等到闭眼之前,觉得这辈子做的挺好,goodjob。
所以我觉得人还是得虚怀若谷,广泛的接纳意见,尤其是长辈的(有思想的不是那种眼界狭隘的),走正常的人生路,不搞抽象尤为重要。产品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创新,人生的道路可不能天马行空。
现在俺得糊弄的整到专科证,最好整个本科证,要不然想做喜欢的电子信息方向,门都没有,打螺丝开货拉拉(就是坑千万别加盟)去吧。俺从小不会干活,就我那笨手笨脚的工资得被克扣光,老婆都难找。。。。。。所以自己选的学校,含泪也就念毕业喽。
转述完毕。
他的困惑也是我现在思考的问题:到底是阶层地位决定认知眼界,还是认知眼界决定阶层地位?
这就像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一样无法回答。
我只能试着分析一下,年轻时的认知眼界,决定了我们的选择,而我们选择的结果决定了我们会走一条怎样的人生路,最后决定我们到达怎样的阶层地位。而我们一步步迈过的那些台阶,反过来也影响到我们的认知眼界,从而反作用于我们的一次次选择,最后又助力于我们迈上更高的阶层地位。
不管怎么说,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年轻时我们还有选择的机会,但是其实机会也不多,也就是20-30岁这十年内机会多一些,以后就没啥机会了,所以年轻时要慎重选择,选择了就不要再后悔了。选择大于努力,年轻时选对了,以后的路会好走一些。其实具体学什么专业,真的不是很重要,也不要太纠结于学历,一切选择还是从自己内心的愿望出发最重要,其实很多人上大学学的专业,等工作后都用不上,像我现在从事的工作与大学学的专业完全是转行了,工作中很多知识技能都是后来自学的。
总结一句话就是:年轻无极限,无悔青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