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泉州晚报
智能茶园、无人机运输、种植到销售全流程智能化,助力安溪茶产业——
科技感拉满 全链条升级
科技感拉满 全链条升级
八马全产业链科技管控
科技感拉满 全链条升级
无人机操作
科技感拉满 全链条升级
无人机吊茶青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科技感拉满 全链条升级
茶园内安装的观测气象卫星云图的设备
科技感拉满 全链条升级
智能制茶工厂
科技感拉满 全链条升级
后台计算机研究茶叶参数
科技感拉满 全链条升级
智慧茶园里,气候、土壤、温度、湿度尽在掌握。
科技感拉满 全链条升级
茶园里的科技设备
核心提示
当制茶师傅的“手感”被数据参数替代,当山路运输的“体力活”交由无人机完成,安溪茶产业正以科技为引擎,驱动全产业链的质量革命与效率革命。这场“科技变革”背后,是安溪茶产业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安溪县以创新驱动深度重构传统茶业。从安溪铁观音一号、二号遥感卫星监测,到茶园智能虫情测报系统;从5G智能工厂的数控做青系统,到茶企自主研发的第六代智能化精制生产线,安溪茶产业正加速驶入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
□融媒体记者 谢伟端 通讯员 吴梅珍 文/图
科技稳定品质
茶叶实现“不落地”生产
近日,记者走访了安溪高建发茶业园区和大宝峰茶庄园的生产车间,与两家茶企的负责人深入交流,近距离感受科技为传统茶业带来的深刻变革。从毛茶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从种植到销售的标准化管理,科技正为这片茶园注入新活力。
在安溪官桥镇的高建发茶业生产车间,一条现代化茶叶生产线引人注目。负责人陈春介绍,这条生产线已是第五代升级产品,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前的生产线是分段操作,如今实现了全流程流水作业,还配备了集中控制平台。”他指着操作屏解释道,“只需两三个人,就能完成从毛茶到精制茶再到成品的全过程。”记者看到,这条生产线涵盖了10余道关键工序,从毛茶筛选、去杂,到烘焙、分配,再到金属检验、污染物检测,最后是自动称重包装,每一个环节都由数字化系统精准把控。“我们把多年的制茶经验转化为数据参数,输入系统后,要制作什么类型的茶叶、满足什么品质标准,只需调用对应参数,生产线就能高效运转。”陈春说,这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让茶叶品质有了稳定的衡量标准。
在品质管控方面,科技赋能同样显著。陈春介绍,标准化从源头种植就已开始。“我们与合作社、茶农形成联合体,指导他们按标准种植,使用安全的农药和肥料。”所有原材料进入园区前,都要经过严格检验,相关数据会上传至信息平台,确保源头品质。生产过程中,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关键成分的检测数据也为茶叶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大宝峰茶庄园车间,一台九层结构的摇青设备引人注目。“这是制茶流程的‘心脏’,摇青、晾青、发酵全在这儿完成。”负责人杨江根介绍,茶叶从投入设备开始,就进入了“不落地”的智能流程:通过输送系统直达楼上阳光房晾晒,随后自动返回摇青筒,按预设程序完成多轮循环作业。
“以前10个人手工摇青到半夜,还容易不均匀,现在这台设备两个人就能操作。”杨江根指着设备控制面板说,时间间隔、摇青力度等参数精准可控,茶叶在九层空间里有序循环,均匀受力,发酵更稳定。
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效率提升显而易见。杨江根算了一笔账:过去手工制茶,一季春茶或秋茶最多加工几千斤;如今依托自动化生产线,5人团队年产1.6万斤,春秋两季集中加工,15天至20天即可高效收尾。“微波设备穿透力强,处理条形茶、颗粒茶特别方便;炒茶、筛选环节也实现了机械化衔接。”从鲜叶到成品,全程由机器把控,不仅解放了人力,更让茶叶品质有了统一标准——“每一批次的茶都能保持稳定口感。
数字拓展市场
无人机运输与全渠道赋能销售
安溪茶企在全产业链深度融入科技,今年采茶与往年不同——春茶采摘期间,无人机成为“空中使者”,穿梭在茶园上空,为传统采茶活动增添了满满的“科技范”,也为春茶上市注入全新活力。
在大宝峰茶庄园内,一架无人机底部系着麻绳,运送刚采摘的茶青。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操控,根据画面精准调整飞行路径和落地位置。短短几分钟,整袋茶青便穿越层层绿意,平稳地降落在加工区,全程高效又安全。
祥华乡仙踏石茶庄园也上演一场“空中极速运输”。一架载重60公斤的无人机,如同训练有素的“空中快递员”,从3公里外的茶山腾空而起,将新鲜茶青精准投送至加工车间。原本40分钟的人工运输路程仅用5分钟完成,极大提升运输效率。
众所周知,茶园多位于山区,受复杂地形和交通条件限制,茶青运输长期依赖人工,耗时费力,效率不高。针对这一痛点,安溪各茶企积极探索,引入无人机运输茶青,实现鲜叶“快运”,大幅缩短从茶园到车间的时间,缓解乡村劳动力的短缺难题。“无人机具备智能调控功能,可远程调整飞行高度与路径,并根据风速、湿度等气象数据动态优化航线。”无人机制造方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投入使用的无人机,单次最大承重60公斤,单日运输量相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而且无人机运输过程中保持良好通风,鲜叶完整率提升至99.2%,同时降低60%的人工成本,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而在科技全产业链方面,八马茶业构建了涵盖智慧化茶园、智能化加工、信息化营销、数字化运营的“四大平台、五大支撑、十大系统”供应链体系,引领现代农业数智化转型。
数字茶园建设是茶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八马茶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农业核心技术,建设可视化监测系统、智能害虫防治设备、区域多功能气象监测站等核心装置,采集茶园气象、病虫害等数据,构建茶园底层数据库,为茶园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智慧化茶园管理。在生产端,八马融合传统制茶工艺与数字技术,打造乌龙茶数字化、智能化精制加工线,实现从局部自动化向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综合生产模式的升级,构建全流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后,生产线兼容90%以上产品配方,生产效率提升一倍以上,产品杂质含量降至十万分之一,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销售环节,八马茶业建设渠道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直营+加盟”“电商+直播”模式,以产业数据驱动“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目前,公司依托精制茶加工行业标识体系,已带动160余家供应链伙伴及下游3500家门店协同发展,销售业绩持续稳步增长。
“科技创新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安溪县茶管委办主任陈志明表示,下一步将重点突破智能采茶机器人、“雨天做青”等关键技术,推动北斗导航、物联网等技术在茶园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加快培育茶产业新质生产力。
(来源:安溪茶文化渊源流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