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当世界舞台上权力的游戏不断上演,巴西这个南美最大经济体和地缘政治关键国,再次成为全球霸权争斗的最新战场。7月19日,巴西总统卢拉强烈谴责美国对巴西最高法院法官的单方面制裁,指责美方以“武断”手段干涉巴西司法,严重践踏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对审理极右翼前总统博索纳罗“政变未遂案”的法官及其家属实施签证禁令,成为此次事件的导火索。而博索纳罗不仅被强制佩戴电子脚环,还被禁止使用社交媒体,司法追责如火如荼。背后则是美巴因博索纳罗和特朗普的政治博弈、贸易战阴影笼罩下的复杂角力。这场司法审判,早已不单是巴西内政,更是一场国际权力的较量,是新冷战格局下南美的震荡回响。
极右翼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崛起和陨落,是巴西乃至全球政治极化的缩影。博索纳罗2019年至2022年执政期间,奉行亲美路线,与特朗普结盟,强硬反对左翼政策,但其执政风格激进、言辞极端,社会分裂严重。现年70岁的他被控涉嫌策划对现任总统卢拉政权的“政变未遂”,成为司法追责对象。7月18日,巴西法院对博索纳罗下达电子监控和社交媒体禁令,显示司法机关依法惩治企图破坏民主秩序的决心。与此同时,警方突袭博索纳罗在首都巴西利亚的住所,将其带走接受调查,博索纳罗称此举“极致羞辱”,无疑将事件推向更激烈的舆论风暴。
此案本应是巴西民主内部清算与司法正义的体现,却迅速演变成美国与巴西、乃至更广泛国际关系的紧张焦点。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对审理案件的巴西最高法院大法官亚历山大·德莫赖斯等人及其直系亲属实行签证限制,公然干预巴西司法独立。鲁比奥指责相关法官妨碍司法程序,背后意在维护美右翼盟友博索纳罗利益,干涉巴西内政。这种赤裸裸的霸权姿态,无异于新一轮的“司法帝国主义”,将国际法和国家主权践踏于脚下。
对此,巴西总统卢拉在19日严厉反击,直言美方制裁“武断且毫无根据”,强调干涉他国司法“不可接受”,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卢拉不仅维护巴西司法独立和国家主权,还誓言以“对等反制”应对美国可能启动的贸易制裁。特朗普上周口头支持博索纳罗,并扬言自8月1日起对巴西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进一步将双方冲突升级为贸易战。卢拉的坚定表态和行动展现了巴西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主权自觉和抗争精神,也揭示了美巴关系的深刻裂痕。
这场政变案审判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巴冲突,凸显了当今国际体系中强权政治的冷酷现实。美国借“民主”“法治”旗号,实则以制裁、签证禁令和贸易威胁为武器,遏制不听话的发展中国家政权。博索纳罗作为特朗普的亲密盟友,其被审判被禁足不仅是巴西国内政治正义的必然,也是对美国右翼力量在南美影响力的直接挑战。美国以贸易战和外交施压试图挽回“失地”,但巴西卢拉政府显然不甘示弱,选择强硬回击,彰显了拉美地区国家争取自主权和摆脱霸权控制的决心。
同时,这一事件反映了南美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巴西作为地区领头羊,正经历从右翼极端主义向左翼进步主义的艰难转型。博索纳罗案件象征着旧秩序的残余势力和新秩序的较量,左右着巴西乃至拉美的未来走向。美国介入司法,明显希望通过干预司法过程,扶持自己亲美盟友,阻挠卢拉政府推行自主外交政策。而卢拉以法律手段反击,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多极化世界秩序中寻求更多话语权和尊严。
这场冲突还提醒我们,司法独立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国家主权与民主的核心基石。外部势力通过经济制裁和签证禁令干涉司法,实际上是在侵蚀法治的根基,制造国际体系的不稳定。巴西这一抗争,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命运,更是全球反对霸权主义、捍卫公平正义的缩影。
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巴西此刻的抗争和坚持无疑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新标杆,警示着强权不可肆意践踏他国主权和司法独立。卢拉政府的态度铿锵有力,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任何国家的主权与司法不可被外来压力轻易动摇,霸权主义迟早会遭遇抵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