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乌克兰前线再次传来震撼消息,据俄罗斯塔斯社7月18日报道,乌军所装备的31辆美制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中,已有27辆被摧毁,目前在役的仅剩4辆!这款被美国媒体、军工复合体和五角大楼神话为“世界最强坦克”的钢铁怪兽,竟然在俄乌战场上,沦为了铁棺材。这不仅是对美国军事工业信誉的致命一击,更彻底暴露了北约体系援乌逻辑的虚伪与失能。
![]()
从宣传到现实,“艾布拉姆斯”的覆灭堪称美式军事神话的坟墓。曾几何时,美国媒体宣称这款坦克“几乎刀枪不入”,堪比陆战之王。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这些装备抵达之初,更是高调声称“改变战局”。可如今短短数月过去,它们不是深陷泥潭,就是被俄军导弹、无人机、反坦克炮火精准击毁。甚至连五角大楼都不得不低头承认,“战场环境不利于艾布拉姆斯有效作战”。
问题出在哪儿?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总结得很清楚:缺乏空中支援、缺乏炮兵火力配合、缺乏技术维修人员、缺乏配套补给链。说得直白点,这款坦克从头到尾就是为美军自身量身定制的武器,它根本不适合俄乌战场的具体环境。乌克兰军队无法建立起与“艾布拉姆斯”匹配的战术体系,也没有足够资源保障其后勤维护,结果就是这群庞然大物成了俄军打击的活靶子。
美式军事强国的真面目开始被看穿:原来所谓“高科技装备”,一旦离开美国的空优体系、情报支援和全球后勤网络,就如同被拔光羽毛的孔雀,只剩下空架子。更别提这批艾布拉姆斯并非最新型号,且在运往乌克兰之前早就被拆除关键电子元件和装甲模块,以防“泄密”落入俄军之手。这与其说是支援,不如说是清理库存、转嫁危机。
![]()
而更讽刺的是,美国现在居然试图“向俄罗斯取经”,准备参考俄方经验来改进艾布拉姆斯的防护设计。这不是自扇耳光是什么?过去几十年,美国在冷战后构建了一整套以“技术代差”为基础的战争理论,声称只要美军装备领先,就能在任何战场碾压对手。但如今,它的坦克被俄式战术体系击穿,它的无人机在电子战下形同虚设,它的精确打击在复杂战场被拖入消耗泥潭,所谓的“信息化战争”神话正在一块块崩塌。
乌克兰的战场,正在变成西方军事硬件的坟场。从“豹2”到“挑战者”,从“海马斯”到“艾布拉姆斯”,几乎所有北约国家引以为傲的明星装备,在东欧土地上几乎没有一件“善终”。俄军不需要全面进攻,只需要以空间换时间、以无人机拖住消耗,便可以一辆辆、一架架地让这些装备付出代价。更重要的是,每一件被摧毁的西方武器,都是一次对“西方技术优势论”的重击。
这场审判不仅针对美式坦克,也同样是对美国全球战略话语体系的反击。过去,美国依靠军事霸权塑造全球“秩序供应者”的形象,靠军售和武器援助将盟友牢牢绑定。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这一策略不仅未能奏效,反而进一步揭示了美国战略思维的僵化与脱离现实。它高估了俄军的崩溃速度,低估了自身武器体系的适应能力,更低估了俄罗斯的工业潜力和战略定力。
![]()
现在的美国国防部已经意识到这个“战略事故”的严重性。美媒披露,五角大楼正准备对“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装甲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试图弥补其在现代战场上的脆弱性。而这本身就意味着,美国再一次进入“战后补课”模式。战争未赢,教训已出,只不过这课上的代价,是美军信誉和北约战略自信的进一步流失。
而对于乌克兰来说,这一切无异于战略灾难。西方承诺的“压倒性技术优势”破产,现实战场上能打的无人机靠自制、能用的坦克全损失、连士兵都要靠征召老人和女性维持前线。泽连斯基政权曾试图用一场“科技主导的现代战争”突破俄罗斯,却发现最终仍然回到了最原始的堑壕战、炮火战和持久消耗战。而乌克兰,根本撑不起这场消耗。
在未来几个月,“艾布拉姆斯”或许还会继续被击毁,甚至可能彻底从战场上消失。而美方还会继续用“升级”“改装”“增援”来粉饰失败的战果,但真相却越来越清晰:高科技无法替代战略智慧,军事强国不等于战争胜利者。在乌克兰战场上,美国主导的战争模式正被现实逐步击碎,而俄罗斯的“沉稳与残酷”,恰恰是压垮对手最致命的武器。
马斯克说过:“技术是把双刃剑。”美国应该认真听进去,至少这把刀已经深深割破了它的面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