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升,1915年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年头,家里穷得叮当响,能吃饱饭就不错了。郭金升小时候没啥机会上学,跟着爹学了木匠手艺。别看这活儿听起来不起眼,他干得可不含糊,手巧得很,脑子也灵活,观察力还特别强。木匠这行当,讲究个细致和耐心,这些本事后来在战场上可帮了他大忙。
1945年,解放战争打得正热闹,郭金升30岁那年,毅然参了军,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他被分到铁道工程总队,专门负责修铁路、维护线路。这活儿不轻松,风吹日晒不说,还得有点技术底子。郭金升靠着木匠活练出来的手艺和脑子,干得挺出色。铁路这东西,在战争年代可是命脉,谁能保证它畅通,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到了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郭金升又一次站了出来。这回他成了志愿军铁道兵的一员,直接上了朝鲜战场。任务很简单,也很硬核——保障铁路运输线不被美军掐断。可这活儿哪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美军飞机天天轰炸不说,还扔下了一堆定时炸弹,专门给志愿军添堵。郭金升这时候还没想到,自己会跟这些炸弹杠上,还一杠就是传奇。
抗美援朝那会儿,美军可不是省油的灯。为了断了志愿军的后勤补给,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铁路线是志愿军运送物资的命根子,美军自然盯着这儿下手。轰炸机一波接一波不说,还往铁路沿线扔了大量定时炸弹。这些玩意儿可不是普通炸弹,埋在地底下,定时装置复杂得要命,啥时候爆炸全看它心情。抢修铁路的志愿军战士碰上这东西,头都大了——不拆吧,炸了铁路就废了;拆吧,一个不小心自己就没了。
铁道兵的任务本来就够苦,修铁路得顶着炮火,干活还得快。现在又多了这么个定时炸弹的麻烦,压力不是一般的大。郭金升那时候就在铁道兵里头,负责铁路抢修。他一看这情况,心里明白,这炸弹不解决,铁路线就保不住,后勤补给也得跟着瘫痪。志愿军要是没物资,仗还怎么打?
可问题是,拆弹这活儿谁也不会啊。那年头没啥高科技设备,也没专业培训,靠的全是胆量和脑子。郭金升没退缩,他站出来说:“我来试试。”这话听着简单,但背后是拿命在拼。他心里清楚,这不是修桌子搭椅子,搞不好就是一条命没了。
郭金升为啥敢接这活儿?说白了,他有底气。这底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他当木匠那几年攒出来的。木匠活儿虽然跟炸弹八竿子打不着,但有些东西是相通的——比如对机械的敏感、对结构的理解,还有那份不怕麻烦的耐心。定时炸弹看着吓人,但归根结底也是个机械玩意儿,只要搞明白它的构造,就有门路。
刚开始,郭金升也没啥把握。炸弹这东西,他以前压根没见过,更别提拆了。志愿军也没啥资料可参考,全得自己摸索。他就从头开始,找来没爆炸的炸弹,蹲那儿一点点研究。啥构造,哪根线管啥,定时装置咋运转,他都得弄清楚。这过程可不轻松,炸弹随时可能炸,旁边人看着都捏把汗。可郭金升不慌,手稳得很,脑子转得也快。
研究了好几天,他终于摸出点门道。美军的定时炸弹虽然复杂,但也不是没规律可循。郭金升靠着自己对机械的熟悉,慢慢总结出了一套拆除方法。说起来也没啥花哨,就是找准关键部位,断开定时装置,让它哑火。这法子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手稍微抖一下,或者判断错一步,那就全完了。
第一次上手拆的时候,郭金升自己心里也打鼓。但他没犹豫,硬着头皮上了。结果还真成了,第一枚炸弹被他拆得干干净净,啥事没有。从那以后,他胆子更大了,拆的次数也多了起来。铁路沿线的定时炸弹,一个接一个被他搞定,铁路抢修的速度也快了不少。战友们都服了,说这家伙真是“神了”。
光自己会拆还不够,郭金升心里明白,铁路线那么长,炸弹那么多,靠他一个人忙不过来。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得让更多人学会这手艺。于是他干了件了不起的事——开起了“拆弹培训班”。
别看郭金升文化不高,他教人可有一套。他把拆弹的步骤拆解得明明白白,哪步先干,哪步后干,手怎么放,眼往哪看,全都讲得清清楚楚。他还亲自上手演示,带着战友们一块儿练。休息时间别人都在睡大觉,他却拉着人研究炸弹,讲心得,传经验。有人学得慢,他就耐着性子一遍遍教,绝不嫌烦。
这培训班可不是摆样子,效果真挺牛。没多久,200多个志愿军战士在他的指导下,变成了拆弹能手。这些人学成之后,分到各段铁路线上,专门对付定时炸弹。有了这帮拆弹专家,铁路抢修的效率蹭蹭往上涨,美军想靠炸弹瘫痪后勤的算盘算是彻底落空了。
郭金升这事儿干得漂亮,不光自己拆了炸弹,还带出了一支拆弹队伍。这200多人可不是小数目,他们干的活加起来,得救下多少铁路线,保住多少物资啊。志愿军的后勤能撑住,跟这帮人的努力分不开。而这背后,郭金升的功劳是大大的。
郭金升的事迹在志愿军里传开了,大家伙儿都服他。拆弹这活儿,谁干谁知道,太危险了,一般人哪敢碰?可他不光干了,还干得那么好,实在是牛。战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拆弹英雄”。是大伙儿发自内心的认可。
抗美援朝打完了,郭金升没留在部队,而是回了老家,继续干铁路上的活儿。他这人就这样,没啥大志向,也不爱张扬,仗打完了就老老实实过日子。在铁路部门,他还是那副老样子,勤勤恳恳,啥活儿都抢着干。战场上的英雄气概没丢,干起活来还是那么拼。
他没因为自己立过功就摆谱,也没到处吹嘘自己的事迹。同事问起来,他也就笑笑,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这性格,真挺接地气的。铁路建设那几年,国家底子薄,条件差,可郭金升从没抱怨过,干啥都踏实。
1970年,郭金升生病了。那时候医疗条件不好,他也没撑过去,55岁就走了。
郭金升这辈子不长,但干的事儿够硬。他的贡献,最直接的就是抗美援朝那会儿,保住了铁路线,让志愿军的物资没断档。这不光是技术活儿,更是救命活儿。200多个拆弹专家是他带出来的,这帮人后来干了多少事,谁也数不清,但肯定少不了他的功劳。
再说精神层面,他这人挺值得咱们学。没啥文化,却靠自己琢磨出了拆弹的法子;没啥背景,却干出了大事;不爱出风头,却实打实帮了那么多人。这不就是咱们普通人能干的事儿吗?英雄不一定得是天生的大人物,像郭金升这样的,才是真接地气。
抗美援朝那会儿,国家穷,装备差,可志愿军硬是靠人拼赢了。郭金升就是这种拼劲的代表。他没啥高科技,就是靠脑子和手艺,硬生生把美军的定时炸弹给破了。这不光是勇气,还有智慧。
最后,他那份低调也挺难得。立了那么大功,回来还是老老实实干活。
读者朋友们,看完郭金升的故事,你咋想?觉得他牛在哪儿?或者你身边有啥类似的人和事儿?欢迎留言聊聊,咱们一块儿说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