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相声泰斗走了!烟酒不离手顿顿吃肉,却活过九成养生党,扎心了……
小区里遛弯总能看见这样的老人:退休金八千,却天天啃馒头就酱菜,说要给孙子攒钱。结果呢?去年冬天心梗住院,ICU住了半个月,攒了三年的钱全搭进去了。这大概是很多中国老人的缩影——活着像在攒钱,最后钱全送给医院。
杨少华偏不。你看他儿子发的视频:红木桌上摆着烤鸭,油光锃亮的烧鹅,老爷子夹起一块就往嘴里塞,嘴角还沾着油星子。旁边玻璃杯里白酒晃悠,吃完抹抹嘴,掏出烟盒点上一根,眯着眼吞云吐雾。网友炸了:“这哪是养老?这是拿命造啊!”
可人家就这么“造”到了94岁。2023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8.3岁,他超了15岁还多。那些天天枸杞泡水、早睡早起的,未必有他活得久。
钱留着给医院吗?
杨少华不是生来就敢这么“造”的。1931年生在北京南城,爹在他记事起就没了,娘靠缝补勉强糊口。13岁去鞋店当学徒,白天钉鞋底子,晚上偷摸跑到隔壁茶社听相声。有次听得入迷,师傅喊他收摊都没听见,第二天就被卷铺盖赶走——那时候丢了饭碗,等于断了活路。
后来总算进了茶社打杂,端茶倒水时偷看常宝霆表演,眼睛都直了。常宝霆看他机灵,引荐给郭荣起,才算正经入了相声门。可刚摸到点门道,又跟马家闹掰,没了演出机会。那时候他四个儿子嗷嗷待哺,只能去投奔侯宝林。
侯家的门槛不好进。他给侯家扫地、倒夜壶,端茶要跪着递,说话不敢大声。有次给侯宝林擦眼镜,手一抖镜片掉地上,被师娘指着鼻子骂了半小时。他愣是没还嘴,捡起碎片继续擦——因为兜里揣着四个儿子的饭票。
他只是在补年轻时的苦。
后来火了,第一场商演拿了八千块,转头就给每个儿子买了套房。记者问他为啥不留着养老,他说:“我小时候住漏雨的棚子,不想娃们跟我一样。”自己呢?继续穿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直到70岁才敢“放肆”——年轻时馋烤鸭舍不得买,现在顿顿不能少;以前看别人抽烟只能闻味,现在一天两包不重样。
有人骂他儿子不孝:“就看着老爷子糟蹋身体?”可你没见他视频里笑得多开心——夹着烤鸭冲镜头比划,说“这口值了”;喝完酒拍着桌子唱《报菜名》,气都不喘。医生让戒烟戒酒,他摆摆手:“我这岁数,开心比啥都强。”
小区张大爷跟他同岁,天天晨跑十公里,顿顿青菜豆腐,上个月体检查出胃癌晚期。临走前拉着我说:“这辈子没吃过顿饱肉,亏得慌。”
养生的尽头是开心?
杨少华走那天,儿子发了段他生前的视频:老爷子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捏着半只烧鸡,含糊不清地说:“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该花就得花在自个儿身上。”底下评论吵翻了,有人说“这才叫活明白”,也有人骂“误导老年人”。
其实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张大爷的养生是活法,杨少华的“放肆”也是活法。只是太多人被困在“省钱为儿女”的执念里,忘了自己也曾是那个馋烤鸭的小孩。
你看杨少华年轻时的照片,穿着补丁衣服,站在茶社后台,眼睛里全是对舞台的渴望。现在他走了,留下的不只是相声段子,更是个问题:咱们这一辈子,到底是为谁活的?
晚年该对自己抠门吗?评论区聊聊。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