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立法会于7月17日正式通过《2025辅助医疗业(修订)条例草案》,为物理治疗师及职业治疗师执业模式带来重大突破。新法案核心在于允许病人在特定条件下无需医生转介,即可直接寻求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服务。此举旨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效率,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
![]()
打破转介限制,优化服务流程
根据修订条例,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物理治疗师或职业治疗师可直接接诊:
1.依据临床指引:按医院管理局、卫生署、基层医疗署或香港中医医院制定的临床指引,对纳入指引的常见健康问题(如肌肉骨骼疾病)提供服务;
2.跨专业协作:患者已参与基层医疗署的跨专业协作安排;
3.近期诊断记录:患者过去12个月内曾获注册医生或中医师诊断;
4.紧急情况:经医管局认可的紧急或其他特殊情形。
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基层医疗署已成立专责小组,负责制定针对常见肌肉骨骼疾病的临床指引,目标今年内完成首份草拟工作。预计年底前,符合“近期诊断记录”条件的患者可率先免转介接受物理治疗,而筋骨问题等复杂病例需待临床指引完善后实施,预计需时一年。
平衡风险与创新,迈出改革第一步
物理治疗师学会会长、中大医院首席物理治疗师胡存孝对修例表示支持。他指出,全球多国(如澳洲)已实行类似政策约50年,香港此前要求患者凭医生转介信才能接受物理治疗,此次修订虽未完全采纳“全面开放直接就诊”提议,但已通过框架设计平衡医生群体的风险担忧,是“重要第一步”。
胡存孝强调,免转介制度可缩短患者就诊时间,避免延误治疗,同时赋予患者自主选择权。物理治疗师仍会通过专业评估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治疗,若涉及肿瘤等潜在严重疾病,将转介至相关专科,确保患者安全。他同时指出,新制度不会显著影响收费,需求增长将由市场供求调节。
![]()
参考国际经验,减少不必要限制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曾提交意见指出,该校物理治疗及职业治疗课程毕业生达到国际专业水平,可在英国、澳洲等地区无限制执业。然而,香港在免转介服务方面不仅落后于欧美,也落后于中国台湾、泰国、印尼等亚洲地区。
该系强调,国际学术证据显示,物理治疗师通过专业培训和临床实习,已具备筛查肿瘤、骨折、感染等潜在严重疾病的知识与技能,能在怀疑时及时转介患者至医生。所谓“物理治疗师不懂诊断”的担忧缺乏事实依据,实际是“无医学证据支持的偏见”。理大呼吁当局参考国际经验,在推行基层医疗时尽量减少限制,既控制风险又让市民受惠。
强化中医协作,扩充专业人才
法案同时明确,中医师可为患者转介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及放射、化验服务,进一步确立中医在本地医疗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卢宠茂表示,此举有助于提升中医诊断准确性、优化疗效监测,并促进跨专业协作。
为巩固专职医疗业人手,条例新增“有限度注册”途径,允许非本地培训的专职医疗人员(如物理治疗师)受聘于医管局、卫生署等指定机构。医管局首阶段计划引入50至100名合资格人员,强调不会取代现有人手。
此外,法案将“辅助医疗业”更名为“专职医疗业”,以更准确反映其专业定位。
![]()
树立榜样,开启康复医疗新局面
此次修订标志着香港专职医疗体系,特别是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领域,在提升服务可及性、强化基层医疗和促进跨专业协作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法案的核心突破在于打破了物理治疗长期依赖医生转介的制度限制,赋予其更独立的接诊空间,同时通过严谨的条件设定,在提升效率与保障安全之间寻求平衡。
香港此次制度创新的实践,或可为其他地区优化康复治疗服务准入模式、探索治疗师执业范围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 欢迎点赞、在看、分享到朋友圈 ·
编辑丨云自闲
来源:香港文匯報、康知了
本文系“康知了”综合整理创作稿件
未经24小时,禁止转载!
![]()
—上图为广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