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离世。一年后的今天,人们发现他留下的不只是一个饮料帝国,更留下一地鸡毛的家族纷争和一个轰然倒塌的“神话”。
![]()
炎热的七月,社会热点此起彼伏。
从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到大连工业大学女性丑闻,再到杭州某学校学生流鼻血、杭州某区居民自来水污染成大便水……
这些热点事件,都不如宗庆后的身后事来得猛烈。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馥莉在香港被三位“同父异母的美籍弟妹”起诉,索赔总额高达 21亿美元。
这已经不是豪门狗血电视剧的情节,而是实打实的现实家产争夺官司。
原告声称:宗庆后生前曾在香港设立信托账户,并明确表态“这个钱是留给他们的”——该信托在2024年初的余额高达18亿美元。除了在香港起诉,三人还同步在杭州法院发起诉讼,要求继承娃哈哈集团 29.4%的股份。
这一下,全国人民集体“愣住了”,各路媒体也集体沸腾了。
宗庆后活着时,媒体曾无数次把他捧为“企业界的清流”、“人民企业家”、“节俭楷模”。
曾经有一部纪录片,里面的解说词铿锵有力地介绍:“宗庆后的午餐,就是一盒快餐。他身边的人说老板三餐极简,习惯了节俭出行,总是穿30元布鞋,理发10元,出差坐经济舱,一年开销不超5万块。”
更有甚者说,“他几十年只开一辆老奔驰,车牌号77799都快成文物了”,仿佛他是这个消费主义时代里最后一位“德商模范”。
在360百科中,是这样介绍宗庆后的:
宗庆后(1945年10月12日—2024年2月25日),男,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反转来得如此之快,浮华故事在巨额信托面前,像泡沫一样碎了。
有人说:人死为大,家事别议。
问题是,宗庆后曾被捧上神坛,被当成“国家形象”的一部分。
他不是一个普通商人。
他是政协委员,是劳模代表,是被国家媒体长期推介的“人民企业家”,是“人民社会责任奖”个人称号获得者。
“再多钱也不往国外拿,全是我们国人的钱”,这句话曾被无数人奉为金句,甚至被当作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信托在香港,子女入外籍,资金跨境,账户余额惊人。这一切可能并没有违法,甚至也不稀奇。
令人迷惑的是,那些年是谁在传播“清贫神话”?是他的自我包装?还是媒体公关炒作?
还是说,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甘心情愿被媒体欺骗?
媒体的浮夸,公众的盲从。说到根本,某些媒体才是神话的第一铸造者。
一篇篇精心编排“俭朴传说”被制作成视频、短片、纪录片,像商品一样批量输出;到了年终盘点、企业表彰、励志大会,宗庆后的形象就成了最便利的“道德资源”——好包装、好传播、好煽情。
媒体只管塑造,不管真假;公众只图感动,不问逻辑。
我们心甘情愿地相信一个亿万富翁一年花5万块,只是因为这种人设让我们心理舒服——在这个操蛋的时代,富豪尚能节俭,权贵也能清廉,仿佛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点公平。
现实总是毫不留情地一次次用耳光告诉我们:富人节俭,不等于你会分到蛋糕;老板穿布鞋,不代表他不在海外转移资产;“良心企业家”四个字,可能只是公关话术而已。
吃一堑,长一智。
这一切魔幻的现实故事,只有一个启示:长记性!
以后媒体再吹谁,我都不信!
附1:360百科中的人物评价
![]()
附2:凤凰网财经:宗庆后还有其他孩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