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那时候国家已经是病入膏肓,朝廷腐败得不成样子。
藩镇割据,各地军阀拥兵自重,黄巢起义刚刚平定,战火刚熄灭没多久,民间又开始哀鸿遍野。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大臣们忙着争权夺利,老百姓日子过得比锅底还黑。
科举考试原本是寒门学子的翻身机会,可到了晚唐,变成了有钱人的游戏。真正有才华的人,往往连个机会都没有。
就在这个乱成一锅粥的时代,杭州城里出生了一个叫罗横的孩子。他家境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能吃饱穿暖。
父母对他寄予厚望,给他取名“横”,就是希望他能纵横天下。罗横确实争气,小时候读书过目不忘,村里人都夸他是个神童。
他一心想着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好光宗耀祖。可当他信心满满地踏入考场时,命运给了他狠狠一巴掌。
第一次落榜,他觉得是运气不好。第二次、第三次……到第十次,他终于彻底死心了。
连续十年的失败,把他磨得像根枯树枝,连一点信心都没剩下。他愤然改名为“罗隐”,意思是隐居避世。
这名字里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辛酸。你想想,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这样,是得多绝望啊。
改名字后,罗隐没有回家种田。他不甘心,决定碰碰官场的运气。
他揣着自荐信去找湖南观察使于瑰。于瑰是个爱才的人,看了罗隐的文章后很佩服他的才华。
可官场有官场的规矩,没有功名的人,最多只能捞个小吏的工作。于是,于瑰给了罗隐一个衡阳县主簿的职位,负责管文书档案。
说白了,就是个小官,地位低得不行。堂堂才子干这种事,简直是大材小用。
在衡阳当主簿的日子,罗隐过得憋屈。官场上的那些人,一个个靠关系上位,真正有才华的人反而被排挤。
这种情况,罗隐看着就来气。他既不屑于阿谀奉承,也不愿意随波逐流,自然混得不如意。
没过多久,他干脆辞职了,开始游历全国。
游历期间,罗隐的足迹遍及陕西、河南、湖北等地。表面上看,他是在游山玩水,实际上是在逃避现实。
走着走着,他来到池州。这地方山清水秀,远离京城的喧嚣,正适合失意文人隐居。
池州太守窦潏听说罗隐来了,赶紧请他到府上做客。窦潏是真正的文化人,两人一见如故,经常彻夜长谈。
窦潏还专门为罗隐修了一座别墅,让他安心居住。
池州的日子是罗隐最安静的时光。他没有科举的压力,也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终于可以专心写诗。
这期间,他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就包括那首《自谴》。这首诗最有名的两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很多人只记住了前半句,把它当成及时行乐的借口。酒桌上有人举杯高呼,仿佛自己是古代的风流才子。
可他们压根没懂罗隐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罗隐写这首诗时,内心是复杂的。他表面上嘲讽自己,说喝酒麻痹痛苦,实际上是在控诉时代的不公:“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前面这两句说的是那些当权者,得意时耀武扬威,失意时一拍屁股走人。后面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是用讽刺的语气喊话那些只顾享乐、不管百姓死活的官员。
罗隐用诗句写下了自己的愤怒和无奈。他没有指名道姓骂谁,而是通过自嘲的方式,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黑暗。
这种表达方式,比直接骂人更含蓄,也更深刻。也正是因为这样,这首诗才能流传千年。
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记录了一个失意文人的心路历程。可惜的是,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的洒脱,忽略了深层的痛苦。
罗隐的一生是悲剧的,但他的诗歌是不朽的。他用自己的笔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黑暗,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愤怒化作了诗句,他的痛苦变成了力量。这就是文学的伟大之处。
那句“今朝有酒今朝醉”背后,藏着的辛酸和愤怒,比表面的洒脱更值得我们深思。真正的诗人,往往不是生活中的成功者。
罗隐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失败也是一种力量。
参考资料:·《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九,罗隐诗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