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窄小的机械式停车设施加宽、承重提升,不再将“大块头”车辆拒之门外;老旧小区内废弃空间变为立体车库,解决居民停车难……近年来,西城区通过统筹挖潜新建、设施升级、共享共治等多种方式,全力增加停车设施供给,有效缓解了停车供需矛盾。
推进机械车位升级改造
银岛商务楼位于月坛南街32号,附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办公、居住混杂,停车需求长期处于高位。原有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因建设年代久远,不仅车位尺寸小、数量少,设备老化更是让很多居民和白领都“望楼兴叹”。
“原来的老停车楼,谁敢停进去?电梯轰隆隆响,万一把我的车卡在里面,可就耽误事儿了。”在附近上班的王先生说道。
为改善这一状况,西城区相关部门多次组织产权单位、设计方和施工团队开展现场调研,最终确定“原拆原建、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在不扩大原有占地面积的前提下,对停车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调整车位尺寸,引入智能管理系统,改建成能够容纳更多类型车辆的现代立体停车楼。
今年6月,新改造的银岛商务楼立体停车楼正式“上线”,共可提供104个车位,较改造前增加53个。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SUV和大空间车型,车位的宽度和长度都做了扩展,普通轿车、商务车甚至无障碍车位都有了“专属空间”。停车楼的出入口还加装了智能管理系统,屏幕实时显示剩余车位,自动识别车牌,进出顺畅多了。白天主要面向周边办公人群提供停车资源,夜间则向周边居民共享开放,有效缓解了社区停车压力。
银岛商务楼新改造的立体停车楼
走进新建成的立体停车楼,入口处安装着智能识别系统,车辆缓缓驶近时,自动识别车牌、抬杆放行。每层楼道的电子显示屏清晰标注当前空余车位数量,引导驾驶员迅速找到目标区域。上下两层错落有致的机械车位自动升降,只需按下操作按钮,空位便可平稳降至地面,司机轻松将车辆驶入。
家住附近的张女士就是“新停车楼”的受益者。“我们小区院子本来就小,晚上回家没地儿停,常常得绕好几圈,还要担心交通管理部门处罚。”她边说边指了指不远处的停车楼,“现在好了,晚上回来走七八分钟,停车楼里还能挑着停,再也不用担心一圈一圈找车位,还得‘碰运气’。再晚回来,也总能有空位,停车变得更加便利、安心。”
新增有偿错时共享车位
在城市空间有限、停车需求刚性的背景下,西城区积极推进错时共享停车,充分挖掘公共建筑、企事业单位等既有停车资源,实现停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月坛体育场停车场过去主要服务场馆活动和白天办公需求,夜晚、节假日,许多车位处于闲置状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边南营房社区、月坛北街等老小区居民,每晚因车位紧缺发愁。
南营房社区与月坛体育场管理方
协商错时共享车位相关事宜
2024年初,展览路街道南营房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体育场管理方在联合举办体育活动时了解到,体育场停车场夜间有一定闲置资源,于是立即与其沟通,探讨实施错峰共享停车的可行性方案。
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后,展览路街道和月坛体育场决定共同盘活停车资源:从晚上8点到次日早7点,拿出30个车位向社区居民错时开放,价格比周边市场价实惠不少。今年,月坛体育场再次听取居民反馈,主动将停车共享时间提前至每晚7点,周末白天也陆续纳入优惠时段。社区和体育场还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建立“需求动态响应机制”,根据实际需求动态扩容,目前已能提供70个错时车位,并配备40个充电桩,满足越来越多电动车主的需要。
记者来到月坛体育场地下停车场,看到每一排车位之间距离宽敞,智能指示灯一目了然,40个充电桩有序排列。现场还有安保人员24小时不定时巡逻,既保障车辆安全,又让居民停得放心。家住月坛北街的李先生表示,错时停车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小区车位紧张的问题。“以前下班晚了,就得围着小区转圈,有时候真得停到一公里外。现在体育场错时停车位非常实用,晚上或周末回来都能安心停车,方便了许多。”李先生说道。
月坛体育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进停车资源最大化利用,场馆主动响应区级号召,将夜间富余车位共享给周边居民,既提升了停车场整体效能,也承担起服务民生的社会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西城区发出“致停车场的一封信”,持续宣传引导停车场开放共享,中海金融中心停车场、西单大悦城停车场、玺源台停车场均积极响应,提供优惠有偿共享服务,不断拓宽停车共享网络,服务更多居民。
来源:北京西城
昌平区中小学活动群
(含志愿时长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