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政府经过13天的“深思熟虑”后,最终还是拒绝了中国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邀约。此举不但将韩国“战略自主”的华丽外袍撕得粉碎,更暴露出韩国首鼠两端的真实底色。
当总统室高层向《每日经济》透露这个消息时,只抛出了两个轻飘飘的理由:“行程冲突” 与 “外交对等”。然而所有人都明白,真正压在李在明心头的,是远在华盛顿的那双眼睛......
![]()
台面上的漂亮话,是说给全世界听的
韩国给出的拒绝理由属于是貌似没有问题,细究起来却漏洞百出。
第一个理由“行程冲突:李在明7-8月要访问华盛顿争取美韩元首会晤,8月安排日韩领导人线下见面,9月还要参加联合国大会。如此紧凑的安排下,确实很难再挤出访华的档期。
![]()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迫于客观条件的无奈之举。但稍加分析就能发现,这种说辞根本站不住脚。众所周知,国际外交活动的日程安排本质上都是人为设定的,若真有意推动中韩关系发展,完全可以在现有行程中为中国之行腾出时间。
以九月初的行程为例,中方邀请的阅兵仪式仅需一天时间即可完成。只要双方外交部门提前做好沟通协调,适当调整其他会晤的时间并非什么难事。
![]()
究其根源,韩国政府这种推脱态度反映出其对美日同盟的过度依赖。李在明团队显然在顾虑:如果率先接受中国邀请,可能会引起美方猜忌,误以为韩国要在中美两大国间搞平衡外交。
可悲的是,为了维系美韩同盟关系,韩方连最基本的对华外交礼仪都不敢有所表示。这种外交上的畏首畏尾,根源还是在于韩国在战略自主性方面的严重缺失。
![]()
而第二个理由则带着点外交记账的意味,韩方翻出2017年的旧账:“当年文在寅主动访华修复关系,现在该轮到中国回访韩国了”。
而这番说辞同样经不起推敲。当年文在寅政府之所以主动示好,完全是因为前任政府执意部署萨德系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
![]()
韩国自己种下的苦果,自然要由自己来消化。所以文在寅的访华举动绝非什么外交馈赠,而是弥补过错的必要之举。
要知道,此前尹锡悦政府不仅全面倒向美国,还在敏感的台海问题上大放厥词。中方完全有理由期待,既然新政府承诺要改善关系,就该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诚意。
但韩国方面却企图用一句轻飘飘的“外交对等”来搪塞,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实在令人失望。
![]()
历史的教训
回看历史,为什么文在寅时代,中韩关系能够实现破浪前行?
关键在于其关键时刻敢于对美国亮出黄牌。在萨德危机中稳住经贸基本盘,为韩国在惊涛骇浪中辟出宝贵战略空间。文在寅用行动证明:小国外交的尊严,来自于敢于在关键议题上守住底线。
![]()
反观李在明政府,因惧怕华盛顿“不适”,便对北京阅兵邀约退避三舍。这令人不得不质疑:其标榜的“独立外交”是否仅停留在修辞层面?
若连象征性外交活动都畏首畏尾,重大地缘决策岂非仍要窥探白宫眼色?从这点来讲,李在明与尹锡悦不过是一丘之貉,都是美国战略棋盘上的棋子——区别仅在于姿态稍显柔软。
![]()
美国压力与中国考验
韩国前驻华大使权宁世曾感慨:“外交不是请客吃饭,而是生死抉择”。
如今这句话用在李在明身上再合适不过。特朗普那边,根本不给李在明机会。就在韩国犹豫不决的这十几天里,美国突然宣布对韩国部分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时机巧合得让人心头发凉。
![]()
更狠的招数在后面。美国直接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并制裁了那些向中国出售技术的韩国半导体企业。这等于掐住了韩国经济的喉咙,用最直接的方式警告:你敢去北京,我就敢让你断气。
美国的这一系列动作,基本把心理施压玩到了极致,就差拿刀架在李在明脖子上问他到底跟中国混还是跟美国混?
![]()
而相比之下,中国的邀请函更像一张考卷,夹杂着橄榄枝与地缘政治的算计。
一方面,这是修复关系的机会。前任尹锡悦政府的亲美政策,让中韩关系跌至冰点,中国希望通过拉拢韩国,为牢不可破的美日韩“铁三角”撬开一道缝隙。
![]()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精准的测试,看看李在明政府到底有多大的自主性,敢不敢在中美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至于韩国如何答题,如今所有人都看清楚了。回看当初李在明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承诺:“将打造堂堂正正的外交”,不得不说,也是真够讽刺的了。
![]()
三条路可走
以目前的形势分析,韩国大致有三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是“保守僵局”:优先巩固美日韩同盟,好处是讨好了美国,不至于迎来更严重的经济制裁,但坏处显而易见,中韩关系将再难取得实质进展。
![]()
而这种选择短期安全,却可能让韩国在特朗普下一轮对华政策突变时手足无措——毕竟美国关税大棒已让韩国汽车、钢铁业损失惨重。
第二条是“突袭破冰”:借APEC前某个节点闪电访华,既给足美国准备时间,又向中方展示诚意。
![]()
这其实就和前一条反过来了,将会直接得罪美国,但也会让韩国和中国的关系迎来转折。不过这种高风险操作需要李在明拥有一往无前的政治魄力,但很遗憾的是,目前看来,李在明政府显然缺乏这种战略冒险意愿。对此,我们干不抱太大希望。
![]()
最后一条,“被动撕裂”:这对于韩国而言,应该是最差的一条路,美国若在台海或芯片领域进一步施压,韩国可能被迫选边站。
届时,李在明将发现自己既未赢得中国信任,又在同盟中沦为附庸——这正是尹锡悦政府覆辙的重演。
![]()
结语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却从不重复答案。
在中美博弈日渐白热化的阶段,李在明必须做出选择,韩国若甘当大国博弈中的“应声虫”,便永远无法赢得真正的尊重与战略空间。
![]()
独立自主绝非空洞口号,它需要关键时刻敢于抉择的魄力。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当国家外交被恐惧而非远见所驱动,每一次看似“稳妥”的退缩,都在无声侵蚀未来的立足之地。
大国的尊重,永远只留给敢于在棋局中落下自己棋子的棋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