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喧嚣的洪流中,旧书店宛如静默的时光渡口,静静等候着岁月的行船。这一艘船载着往事开走了,总会有下一艘载着新的期盼悄然驶来。
当苏州文学山房旧书店重开的消息传来,我便成了那艘循着书香而来的船。前段时间,书店第三代传人、百岁老人江澄波刚在墨香中悄然离世,而6月24日的钮家巷,青石板路上的晨光里,熟悉的书香已重新在巷弄间弥漫。
![]()
推开文学山房的门,那一瞬间时光仿佛未曾流转。东边靠墙的书架上,线装古籍仍用原木匣整齐收纳,泛黄的封面上,毛笔手写的标签在透过木窗的光影中泛着温润光泽,指尖轻触木匣,仿佛能触到百年前读书人的温度。西边的现代胶装本按类别静静陈列,苏州地方文化专架依旧醒目,《吴门表隐》《平江图考》等地方文献整齐排列,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文脉传承。中间的方桌堆着特卖品,布局与往昔无二,只是东北角那张江老先生坐了大半辈子的“专座”上,如今端坐的是他73岁的长子,鬓角虽已染霜,腰背却挺得笔直,夫人则在收银台后熟练地整理账单。细碎交谈间,得知女儿在忙碌工作之余总会抽时间来店相助,外孙女刚结束中考,正在家中忐忑等候录取通知,三代人的生命脉络在这方小小的书店里悄然延续。门前地上那把小米依旧,几只麻雀蹦跳着啄食,见有人张望便 “嗖” 地一下掠上巷口的香樟树梢——这寻常景致里,藏着时光流动的密码。
![]()
流动不止于生命的传承,更在城市的肌理中缓缓蔓延。旧书店如星点分布的港口,让奔波的灵魂得以在此停泊。钮家巷的文学山房守着百年文脉,在岁月更迭中保持着不变的书香底色;南新路的十方书屋在网红餐饮街的烟火气中坚守着古籍墨香,楼上直播带货的喧闹声与架上旧书的沉静奇妙共存,老板指着满架典籍苦笑:“这些书卖不了几个钱,却总得有人守着。” 白塔东路的知止书店以“论斤卖书”的随性姿态,在佛教唱经声中融合着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长长的卷轴画作横七竖八插在木箱里,与堆叠的旧书构成独特的风景。山塘街的琴川书店则挂着“免费盘发”的招牌,在文旅旺地随心开合,旁边咖啡馆的小姑娘说:“店主很随性,想开了就来,不想来就歇着。” 这些散布在城市各处的旧书店,或坚守传统,或顺势而变,却都在城市的褶皱里开辟出一方静谧角落。
![]()
每一间旧书店都是城市的时光切片,书页间沉淀着百年的故事,而每一个走进书店的人,都在让时间有了更丰富的宽度。在文学山房触摸泛黄的纸页,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于十方书屋细赏古籍上的题跋印章,能读到前人的读书心境;在知止书店偶然翻到一本带着批注的旧书,如同与素未谋面的知音隔空对话;于琴川书店静听窗外的街景喧嚣,能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这些书店用各自的姿态,沟通着城市的过去与现在,连接着不同时空的灵魂。当城市里的新建筑不断拔地而起,旧街巷在岁月中悄然翻新,这些旧书店始终是不变的时光渡口,等着行舟至此的人们,在墨香中翻阅城市的记忆,在静默中感受时光的悠游。一座城市能有这样的旧书店,能让时光在这里慢慢流淌,便是时光赠予的最温柔的幸事。
— FIN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