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蓝图。
这次会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
会议提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
这一重要论断,是这次会议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判断。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深刻把握这一历史方位,主动适应这一重大变化。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表示,新时代以来,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万套,有效解决1.7亿人的住房问题。“十四五”期间,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在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这些实打实的发展成果,有效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增进了民生福祉。面向未来,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定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十年再度召开,是中国城镇化转向‘存量提质’阶段的里程碑事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发展研究室副主任黄金川表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指出,时隔十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两次会议因所处城市发展阶段不同,背景也大相径庭。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时,中国城市发展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提出了诸多新工作要求以应对发展难题。而此次会议召开之际,城市发展已从规模扩张迈向存量提质增效新阶段,内涵式发展成为关键,为未来城市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以人为本”更加突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是目标。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人民城市”概念被多次提及,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再到“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系列表述凸显了这一理念的核心地位。
同时,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数据是最有力的体现。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67%;2013年到2024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5亿人;2024年,27座城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
住房租赁已经成为存量改造的重要方向之一,保租房通过存量改造(如闲置办公楼、厂房转型)提升城市空间效率,而且解决新市民、新青年住房问题,体现“城市温度”。老旧办公楼、商场、厂房等非居资产通过轻量化改造进入租赁市场,不管是保租房还是市场化长租公寓,越来越多的租赁住房通过硬件升级+服务标准化,成为“好房子”实践样本。
黄金川表示,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增量扩张”转向“内涵提升”。当下,城市发展需聚焦城市更新、治理优化与房地产转型,彻底摒弃规模导向的路径依赖,转而在品质提升、功能完善与民生改善中探寻新的增长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综合自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维C公寓传媒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