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世界蛇日,北方森林动物园的蛇蛇们集体“营业”,用自带的反差萌颠覆大家对“冷血动物”的想象。记者当日采访到北方森林动物园动物科学高级工程师刘晓密,为读者揭秘不一样的蛇生活。
两爬馆里,玉米锦蛇家族是最会“吸粉”的存在。粉嫩嫩的“白化红”蜷在树枝上,像团会呼吸的棉花糖;黑亮的棕黑玉米锦蛇游起来,鳞片反光像披了件皮夹克;最活泼的要数桔色“糖果”,只要有人靠近就摇着尾巴“打招呼”,活脱脱个好奇宝宝。“两年前它们才3克重,现在都长到200克重啦。”饲养员笑着说,这些小家伙不仅颜值高,性格更是温顺,被游客称为“蛇界小甜豆”。
别看黄金蟒一身“金甲”唬人,其实是个“黏人精”。阳光好的时候,它总爱盘在加热垫上打盹,饲养员清理笼舍时,还会抬起头摇啊摇,以此“求关注”。隔壁的网纹蟒更厉害,4年从10斤长到80斤,成了馆里的“大块头明星”,吃起东西来一口吞,睡饱了就乖乖趴在角落,半点没有“霸王蟒”的架子。
“有些蛇蛇可聪明了,知道谁是来送吃的,谁是来参观的。”刘晓密说,玉米锦蛇会跟着人的影子转,黄金蟒听到熟悉的脚步声会抬头,“它们只是不会说话,其实懂事着呢。”
图片由动物园提供
世界蛇日这天,这些会“变装”、爱卖萌的蛇蛇们,正等着大家来动物园打卡。别再隔着屏幕害怕啦,快来看看这些把日子过成“彩虹色”的小可爱,保证让你忍不住说一句:“原来蛇蛇也能这么萌!”
据介绍,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气候寒冷,但仍有多种蛇类适应了这里的自然环境。以下是黑龙江较为常见的十种蛇类:乌苏里蝮蛇、棕黑锦蛇、虎斑颈槽蛇、黑眉锦蛇、红点锦蛇、极北蝰、短尾蝮、松花蛇(王锦蛇)、乌梢蛇、极北奎(龙纹蝰)。这些蛇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控制鼠类等害虫数量,维护生态平衡。黑龙江省已采取多项措施保护蛇类及其栖息地,包括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和开展科普宣传。
-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李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