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韩侯祠究竟是重修还是重建?官方的说法是1982年重建,而当年参与这个工程的已故文史老人何杰先生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这是一份80年代的记录,当时有一赵姓家族,从明代开始,就世代守护着韩侯祠,根据他的介绍:韩侯祠格局严整,主体建筑沿中轴线次第展开,前殿、中殿、大殿各三楹,东厢房三间。大殿后还有三间两层小楼,小楼两侧有蝴蝶厅二间。庭院内古松翠柏,庄严肃穆。
韩侯祠是否始建于唐代,我们无从考证。唐代诗人许浑曾在淮安留下了 “刘伶台下稻花晚,韩信庙前枫叶秋” 的诗句,为这座祠堂的早期踪迹留下了一丝线索。明代天启年间的《淮安府志》中,记载了一段颇为珍贵的史实:当时在淮安府司理曹于汴的积极推动下,在韩侯祠创立了 “鹰扬会”,旨在弘扬以韩信、姜子牙为典范的尚武精神和家国情怀。
1958年,镇淮楼东路拓宽,拆毁了前殿和中殿,部分材料用于工会大会堂建设,东厢房被淮剧团职工拆去建房,西围墙也被自来水厂拆除,大殿后面小楼被建成了自来水厂职工宿舍,仅剩的大殿也被开窗打洞,先被划作儿童图书馆,后被自来水厂充作机修车间,直到1981年。
上图第一张是一份80年11月3日,淮安县革委会关于修复韩侯祠的会议通知,下面是淮安县文教局的修复申请 ,时间是81年4月开工,81年7月底完工,尽管大殿饱经沧桑、历经重重磨难,但其主体部分依然得以保存。80年代初,当时的淮安县革命委员会高瞻远瞩,对淮安县境内的文通塔、镇淮楼、韩侯祠、关天培祠等历史文化古迹启动了修复工作,其中便包括韩侯祠。请注意韩侯祠的四至,那时的镇淮楼东路叫向阳路。
第一张图是韩侯祠的建筑许可证,工程名称为韩侯祠修复,根据何杰老人回忆,工程内容为:修大殿、塑神像、悬横匾、打围墙,修道路、复建东厢房等。不过这个东厢房似乎建成了一排门面房。
尽管受历史因素影响,韩侯祠原有的前殿、中殿等历史建筑遭到拆毁,但大殿主体仍是明代遗存。1981年,仅对大殿进行了修缮。可以说,它是现存于淮安境内为数不多的明代纪念淮阴侯韩信的建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