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一早,
蓬江区荷塘镇篁湾村
周源李公祠前人声鼎沸,
时隔21年,
由三位本土匠人耗时半年打造的
荷塘纱龙新龙正式“出龙”。
![]()
![]()
![]()
这条承载着岭南舞龙精髓的
非遗巨龙,
在文武庙前
经德高望重者点睛后“苏醒”,
村民们闻声而来,
还有不少港澳乡亲专程返乡见证。
![]()
据了解,新龙严格遵循传统扎龙工艺,龙头由篁湾村三位老匠人以竹篾、木板为骨,纱布作衣,手工贴制金钱鳞片,重现明代纱龙灯的古朴神韵。据篁湾村党委副书记李锦初介绍,新龙还创新修复了旧龙花式,融入现代审美,既保留“龙吐珠”“反脊”等20余种高难度动作,又优化龙体内防风蜡烛装置,确保烛光不灭。
早上7时许,随着锣鼓声响起,新龙被抬至祠堂边的河塘边举行“龙上水”仪式。
![]()
随后,村民们舞龙前行至文武庙举行点睛仪式,并带着新龙“祭大祖”。
![]()
![]()
现场,德高望重的乡贤、荷塘镇主要领导执笔点睛,朱砂落处,龙目生辉。
随着爆竹齐鸣,70多名舞龙者交替举起“火龙”,或平面式“走之字”,或立体式盘龙身,让荷塘纱龙“活”起来。
![]()
文武庙前约5米宽的乡道,因村民的共聚变得更加热闹。其中不乏祖孙三代同堂观礼,村民李姨带着孙子孙女前来,并鼓励他们摸了摸纱龙头,笑着说:“摸新龙、好意头,寓意龙精虎猛!”
![]()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龙的制作获荷塘镇委、镇政府与荷塘纱龙协会资助近10万元。近年来,荷塘镇突破传统“口耳相传”模式,建立了荷塘纱龙文化馆,开设扎龙、舞龙课程,并将荷塘纱龙纳入中小学必修课,延续百年非遗文化。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江门日报全媒体(文/图 记者/罗霈 刘淑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